ZT:植物也分男女

# 植物也分男女
# 来源 第6期

# 虽然大多数植物都是“一妻多夫”的大家庭,或者干脆是“两性人”,但还是有些植物坚持独立,不是“公的”,就是“母的”。尽管它们多半长得很“ 中性”,但分辨的方法也不复杂,就是看看它们的性器官,或者鉴定一下染色体。

“尖头银树”是南非特产的雌雄异株植物,它的雌树靠风将种子带到千里之外不断繁衍。从显微镜下欧洲疆南星雌花的纵截面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已经是“妈妈”了,雌花中包裹着的红色的成熟的种子清晰可见。

要想给植物定“性”,看看是不是“带把的”,其实也跟人类一样,鉴别一下性器官就行了。如果觉得这么说不雅,我们也可以管这个过程叫“赏花”。哪里才是“关键”部位

银杏是很典型的植物。虽然,年幼的银杏树也是雌雄莫辨, 但长到一定的年龄,它们的模样就有了差异。通常雌株的树冠显得比较宽阔,而雄株的树冠较为窄狭。等到它们进入繁殖期之后,雌雄就更好分辨了,因为雄株会在春天长出毛毛虫一样的雄球花,而雌株长出的是一簇簇的二叉状的雌球花。到了秋天,雌树则会挂满白色的种子——白果。

不过,像银杏这样能从外貌分出雌雄的极为少见。更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只能在其“成年”之时,观察它的性器官,也就是花。例如桑树,不开花的时候,难辨雄雌;待到花开烂漫时,雄桑树的花会散发大量黄色的花粉,而雌株的花顶端是一个裂成两爿的柱头。到果期时,则可以通过结果与否区分桑树的性别。
无花果则伪装得更加含蓄,不仅雌雄花形状相同,而且花很小,藏得很隐蔽,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它根本“无花”。如此一来,只有看它们能否“生孩子”,才能辨别雌雄了。

海椰子是雌雄特征非常明显的雌雄异株植物,它盛产于非洲塞舌尔群岛,是塞舌尔的国宝。雄性海椰子的花外形酷似男性生殖器,而雌树的种子又长得和女性生殖器相似。海椰子雌雄双株总是相依而生,树的根系在地下紧紧缠绕在一起,如果其中一棵树早夭,另一棵也会徇情而死,因此又被称为“爱情树”。猕猴桃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常见水果,也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在果肉包裹之下,密密麻麻的种子也携带着不同性别的基因。

特殊的“同居”现象

一株植物中“一妻多夫”的同居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繁殖是“被动式”的,需要借助风、水或动物来完成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这种被动式的繁殖可以说是植物的一个“心病”,一旦替它们传递精子的媒介“罢工”,植物就没法“多子多福”了,因此很多植物成了雌雄同株甚至雌雄同花的“双性人”。

原产于中美洲的灯笼果果实好像套着一个灯笼罩,它比拇指大一点,里面有很多小籽。成熟的果实为亮黄色,非常甜,可以用来烤果饼,做果酱。雌性还是雄性并不影响果实的味道,因为它是雌雄同花的植物,没有性别之分。

植物也有“性染色体”

没错,而且大部分雌雄异株的植物也有“X”和“Y”。不过有些植物是特殊的“Z”“W”型,但是“ZZ”为雄性,“ZW”为雌性,常见的是欧洲的麝香草莓,在中国尚未发现这种植物。除此之外,还有南美洲的波叶薯蓣的“XO”型等多种性别决定型式。有些植物的染色体要么非常多,要么太小,要找出性染色体不太容易。更复杂的是,植物的性别分化除了受遗传控制,还要受环境影响。基因型为雄性的植物完全可能开出雌花,反之亦然。总而言之,植物的性别鉴定要比动物复杂多了。

其实,按植物的性器官——主要是花——的性质和数目来辨别它们的性别,对它们进行分类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1735年,年仅28岁、还在求学的瑞典青年卡尔?林奈在他编写的《自然系统》的小册子里大胆地提出了这种新的植物分类方法。

也许是为了让人更容易理解他的新系统,具有诗人气质的林奈把花比作床,把雄蕊比作丈夫,把雌蕊比作妻子;于是,一朵有9枚雄蕊和1枚雌蕊的月桂花便被他描述为“九个新郎和一个新娘共居洞房”。这种描述在当时的植物学界引发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有一个叫约翰.西格斯贝克的植物学家就尖锐地批评林奈的新系统是“令人作呕的卖淫行为”。

然而几十年后,林奈的“性系统”就在欧洲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因为它比别的分类系统更合情合理,大大推动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植物学之父”。直到今天,在用传统方法鉴定植物性别的时候,花仍然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当初西格斯贝克对林奈系统的反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植物的性别和动物——特别是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相当不同。大部分的动物个体都能分出雌雄,但大部分的植物却是雌雄同株的,只有一小部分植物的雄花和雌花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这就是开头提到的所谓“同居”现象。
雌水果会不会更甜?

无论植物的性别如何复杂,能结果实的必然是雌性。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水果也分雌雄,雌水果更好吃。有人认为,在橘子和苹果中,果蒂较大的就是雌果,比果蒂小的更香;挑西瓜的时候,也有人喜欢找那些“肚脐”大的,觉得它们更甜。

但是,从植物学的观点来看,这个说法“很有问题”。首先,大多数的水果都是雌雄同株的,这样的果树全都不分雌雄,比如橘子、苹果和西瓜都是雌雄同株植物,它们的果蒂大小属于普通的变异,和性别完全没有关系。还有梨、桃、杏、草莓、香蕉、菠萝、甜瓜、柚子、荔枝这些常见的水果都没有 “男女”之分。

就算是有雌雄之分的无花果,还有常见的柿子、沙棘和猕猴桃等水果,准确地说没有什么雌雄。为什么有性别的植物产生的后代却分不出“公母”?因为严格地说,植物的后代是它们的种子,根据基因类型是可以分雌雄的。而我们吃的水果,通常指它们的果肉是由雌花子房发育而来的,它们的细胞基因型和母株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雄水果是不存在的。

植物“变性手术”

比起水果和观赏植物,日常生活中杨柳的性别问题更值得关注。每年四五月份,在我国很多城市,都会出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景象, 这些“飞花”就是随风漫游的杨柳的种子。漫天的杨絮和柳絮能勾动诗人的雅兴,却苦了行人,因为把它们吸进鼻子绝不好受,对于呼吸道病人来说就更是灾难了。

杨树和柳树也都是雌雄异株植物,能产生飞絮的自然只是雌株。怎样避免它们产生飞絮呢?最根本性的办法是只种雄株。杨柳一般用插条繁殖,这是一种简单的克隆技术,新繁殖出的树苗和母株的性别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如果只用雄树的树枝作插条,生产出的树苗就一定都是雄性的。

但是对于已经种下、长成大树的杨柳雌株,又该怎么办呢? 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把它们都砍掉。这似乎有点太暴力了,那就改良一下,只砍去大枝,再在上面嫁接雄株,这样还可以缩短生长时间。不过,因为母株仍然是雌性的,母株的残体上还可能长出新的“雌性”枝条,因此漫天的飞絮的治理常常不够到位。

要彻底给杨柳变性,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要大规模应用,成本太高。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抑制雌树的雌蕊发育,让它像雄树一样不能结果,这就是俗称的“杀雌”。在植物激素中,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雌株和雌花的发育,而赤霉素可以促进雄株和雄花的发育。因此,利用一些激素类药品,就能够改变植物的性别特征。这其实和人类使用的一些变性技术有相似的道理。如今北方地区,这个方法已成为抑制杨树飞絮的主要办法。

不过,用化学药剂杀雌的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为年年都需要用药,不仅不够经济,还会对树木本身,甚至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从长远计,淘汰雌株,改种雄株或其他不产生环境问题的树种,才真正的一劳永逸。不过改种这么多的树木,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期还得花一大笔银子。看来,让植物变性,也不容易。

在电子显微镜的染色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草莓绿色的种子、红色的果肉和退化的褐色柱头。一般常见的草莓属于雌雄同花植物,但有一种欧洲产的麝香草莓是雌雄异株的。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它的花分雌雄,但是一株中既有雌花又有雄花,属于雌雄同株植物。

====

小时候采杨梅,都说杨梅有公的、母的,母的才结杨梅。树分公母的
还真不多,植物有同株分雄雌花的,有雄雌异株的,即使是雌雄同花
,也有隔离雄雌蕊装置,使不自花传粉,或者雄雌蕊异熟,用时间来
隔离。活化石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我公司边上公园有一些,果熟落地
有种异臭味,踏脚上可麻烦了,纽约人叫作

female Gingko tree problem…

网上查了查,杨梅也有雌雄同株的。这里有不多的雌树异株树的列名
,植物也分男女,多有趣:

http://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9%9B%8C%E9%9B%84%E7%95%B0%E6%A0%AA%E6%A4%8D%E7%89%A9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