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13,14,15)

十三﹑知﹐所知与能知

薄伽梵
1
身體被稱作領域﹐
通曉身體這領域的人﹐
阿周那啊﹗智者們
稱之為知領域者。
2
你要知道﹐我就是
一切領域中知領域者﹐
領域﹑知領域者的知識﹐
才是真正的知識﹗
3
請聽我扼要告訴你﹐
什么是領域﹖它像什么﹖
怎樣變化﹖又從何而來﹖
是什么﹖有什么能力﹖
4
仙人們已經反復誦唱﹐
在各種頌詩贊歌中﹐
在有推理和結論的許多
梵經的格言警句中。
5
五大成分和我慢﹐
智力和未顯﹐
十種感官與一種心﹐
五種感官對象。
6
願望﹑憎恨﹑快樂﹑
痛苦﹑聚合﹑意識和堅定﹐
對于領域及其變化﹐
這是簡單扼要的說明。
7
不驕傲﹐不欺詐﹐
戒殺﹐寬容﹐正直﹐
純潔﹐堅定﹐
控制自己﹐尊敬導師。
8
摒棄感官對象﹐
決不妄自尊大﹐
看清生老病死
這些痛苦缺陷。
9
對妻兒和家庭﹐
不迷戀﹐不執着﹐
稱心或者不稱心﹐
永遠平等看待。
10
專心修習瑜伽﹐
堅定不移崇拜我﹐
喜歡獨自隱居﹐
厭棄嘈雜人群。
11
追求自我知識﹐
洞悉真知含義﹐
這被稱作知識﹐
此外皆是無知。
12
我將告訴你知識對象﹐
知道了它﹐就嘗到甘露﹐
它是無始至高的梵﹐
既非存在﹐又非不存。
13
到處有它的手和腳﹐
到處有它的頭和臉﹐
到處有它的眼和耳﹐
居于世界﹐包羅一切。
14
它似乎具備感官功能﹐
卻又沒有任何感官﹐
不執着﹐又支持一切﹐
無性質﹐又感受性質。
15
它在眾生內與外﹐
在遠處﹐也在近處﹐
不運動﹐又運動﹐
微妙而又不可知。
16
它不可區分﹐仿佛
在眾生中又可區分﹔
作為眾生支持者﹐
它既吞噬﹐又釋放。
17
它是光明之中的光﹐
被稱作超越黑暗者﹐
它居于一切人心中﹐
是知識﹑對象和目的。
18
領域﹑知識和知識對象﹐
以上做了扼要說明﹐
虔信我的人知我狀態﹐
就能到達我這裡。
19
你要知道原質的原人﹐
兩者都沒有起始﹐
你要知道變化和性質﹐
它們都產生于原質。
20
效果﹑手段和行動者﹐
原質說被說成是原因﹔
痛苦和快樂的感受者﹐
原人被說成是原因。
21
原人居于原質中﹐
感受原質產生的性質﹐
而對性質的執着﹐
是善生惡生的原因。
22
至高原人居于身體中﹐
是監督者和批准者﹐
支持者和感受者﹐
至高自我和大自在者。
23
誰能這樣懂得原人﹑
原質和性質﹐
無論他怎樣活動﹐
也不再出生。
24
有人自己通過沉思﹐
在自身中看到自我﹐
有人通過數論瑜伽﹐
有人通過行動瑜伽。
25
有些人不懂這些﹐
聽了別人的話後崇拜﹔
他們堅信聽來的話﹐
也能夠超越死亡。
26
無論什么動物不動物﹐
要知道﹐它們產生﹐
婆羅多族雄牛啊﹗都源自
領域和知領域者結合。
27
誰能看到至高自在者
平等地居于萬物中﹐
萬物毀滅而它不會毀滅﹐
這是真正有見識。
28
誰能看到至高自在者
平等遍及一切﹐
自己不能傷害自我﹐
就達到至高歸宿。
29
誰能看到一切行動﹐
都是原質所為﹐
自我不是行動者﹐
就真正有見識。
30
誰能看到各種生物﹐
全都立足于一﹐
由此延伸和擴展﹐
他就達到了梵。
31
至高自我永恆不滅﹐
沒有起始﹐沒有性質﹐
即使居于身體中﹐
也不行動﹐不受染。
32
正像遍布一切的空﹐
微妙而不受污染﹐
居于一切身體的自我﹐
也不受任何污染。
33
正像這個太陽﹐
照亮整個世界﹐
這個領域之主﹐
照亮整個領域。
34
凡用智慧之眼看清
領域和知領域者的區別﹐
懂得擺脫眾生的原質束縛﹐
他們就走向至高者。

===

13.5

其中,五大成分是地、水、火、风和空。我慢是自我感觉。未显是处
于原始状态的本性(或原质)。十种感官是五种感觉器官和五种行动
器官。

这一章有佛教的种子。

十四﹑宇宙運作三法則瑜伽

薄伽梵
1
我還要講述知識中
至高無上的知識﹐
所有的牟尼知道了它﹐
便達到最高成就。
2
依靠這知識﹐阿周那﹗
他們便與我同一﹐
創造時﹐他們不出生﹐
毀滅時他們不恐懼。
3
偉大的梵是我的子宮﹐
我安放胚胎在裡面﹐
由此產生一切眾生﹐
婆羅多子孫阿周那啊﹗
4
任何子宮產生的形體﹐
貢蒂之子阿周那啊﹗
偉大的梵是他們的子宮﹐
我是播種的父親。
5
善性﹑懮性和暗性
是原質產生的性質﹔
在身體中﹐它們束縛
永恆不滅的自我。
6
懮性即是激動性﹐
因執着渴望而產生﹐
要知道﹐它執着行動﹐
而束縛了自我。
7
暗性產生于無知﹐
蒙蔽一切自我﹐
它放逸﹑懶惰和昏沉﹐
而束縛了自我。
8
善性執着快樂﹐
懮性執着行動﹐
暗性蒙蔽智慧﹐
執着驕慢放縱。
9
善性壓倒懮性暗性﹐
懮性壓倒善性暗性﹐
暗性壓倒善性懮性﹐
這三性存在的方式。
10
在身體九門中﹐
閃耀智慧光芒﹐
由此可以知道﹐
善性佔據優勢。
11
如果懮性佔據優勢﹐
婆羅多族雄牛啊﹗
便產生貪婪﹑活動﹑
行動﹑焦躁和渴求。
12
如果暗性佔據優勢﹐
俱盧子孫阿周那啊﹗
便產生昏暗和停滯﹐
還有放逸和愚痴。
13
善性佔據優勢﹐
生命解體以後﹐
前往清淨世界﹐
與無上知者為伍。
14
懮性佔優勢﹐死後
投生出執着行動的人﹔
暗性佔優勢﹐來世
投生愚昧者的子宮。
15
人們說善行的果實
具有善性而純潔﹐
懮性的果實是痛苦﹐
暗性的果實無知。
16
善性產生智慧﹐
懮性產生貪欲﹐
暗性產生放逸﹑
愚昧和無知。
17
善性之人上進﹐
懮性這人居中﹐
暗性之人下沉﹐
性質行為低劣。
18
如果看到除性質外﹐
沒有任何行動者﹐
並知道什么超越性質﹐
他就進入我之中。
19
一旦自我超越過
產生于身體的三性﹐
擺脫生老死之苦﹐
也就嘗到甘露。

阿周那
20
超越三性之人﹐
具有什么標志﹖
通過什么行為﹐
怎樣超越三性﹖

薄伽梵
21
光明﹑活動和愚痴﹐
出現時﹐他不憎恨﹐
消失時他不渴望﹐
般度之子阿周那啊﹗
22
他坐着像旁觀者﹐
不為三性所動﹐
明知三性在運動﹐
他也端坐不動。
23
立足自我﹐對苦樂﹐
對沙石金子一視同仁﹐
對可愛和不可愛﹐
責備贊美等量齊觀。
24
等同榮譽和恥辱﹐
等同朋友和敵人﹐
棄絕一切舉動﹐
這就是超越三性。
25
運用虔信瑜伽﹐
堅定侍奉我﹐
他超越三性﹐
就能達到梵。
26
因為我是甘露﹐
不滅的梵之所在﹐
永恆正法之所在﹐
終極幸福所在。

====

这章谈三性及其运作,轮回。

人总有些不由自主。

十五﹑至上核心瑜伽

薄伽梵
1
人說永恆的畢缽樹﹐
根在上﹐枝在下﹐
葉子是頌詩﹐知道它﹐
便是通曉吠陀者。
2
它樹枝受到三性滋育﹐
上下伸展﹐芽是感官對象﹐
樹根受到行動束縛﹐
下在人世間延伸擴展。
3
無始﹐無終﹐無基礎﹐
世上無人知其形象﹐
而用鋒利的無執着之斧﹐
砍斷這堅固的畢缽樹。
4
人們就找到一條路徑﹐
通向不復返的地方﹐
說﹕“我到達原初的原人﹐
以往一切活動的源地。”
5
不驕慢虛妄﹐不執着﹐
永遠把握自我﹐抑止欲望﹐
不愚昧﹐不苦樂對立﹐
他便能達到永恆境界。
6
那是我的至高居處﹐
日月火光照臨不到﹐
阿周那啊﹗人們到那裡﹐
就再也不會返回。
7
只是我的一部分永恆﹐
變成生命世界的生命﹐
支配居于原質中的感官﹐
其中心是第六感官。
8
自在者佔據身體﹐
以後又帶着感官離開﹐
猶如一陣風吹過﹐
帶走了原處的香味。
9
眼﹑耳﹑鼻﹑舌﹑觸﹐
還有第六感官“心”
它們全都受自在者支配﹐
侍奉于感官對象。
10
它或離開或停留﹐
感受或擁有性質﹐
愚痴之人看不見﹐
智慧之眼能看見。
11
勤勉的瑜伽行者﹐
看見它居于自身之中﹐
無知者不約束自己﹐
既使勤勉也不見。
12
你要知道﹐陽光
照亮整個世界﹐
還有月光和火光﹐
都是我的光輝。
13
我進入這個大地﹐
用精氣維持眾生﹐
我成為多汁的月亮﹐
滋潤一切藥草。
14
我依附眾生身體﹐
成為生命之火﹐
與呼氣與吸氣結合﹐
消化四種食物。
15
居一切心中﹐由我﹐
方有記憶﹑智慧和否定﹔
由一切吠陀知道我﹐
吠檀多者﹐精通吠陀。
16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
可滅者和不滅者﹐
可滅者是一切眾生﹐
不滅者是不變者。
17
還有一種至高原人﹐
稱作至高的自我﹐
進入三界﹐維持三界。
這永恆的自在者﹐
18
由于我超越可滅者﹐
也高于不滅者﹐
在世界上和吠陀之中
被稱作至高原人。
19
凡是思想不愚痴﹐
知道我是至高原人﹐
他就是通曉一切的人﹐
全心全意崇拜我。
20
這最秘密的學問﹐
我已告訴你﹐阿周那﹗
知道了就會變聰明﹐
完成自己的職責。

===

15.14

四种食物是按嚼、吮、舔和喝四种进食方式分类。

15.15

吠檀多的原义是“吠陀的终极”,也就是阐述吠陀真谛的“奥义书”。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