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06

《九·一一:美国以诗疗伤》(黄维梁)

《九·一一:美国以诗疗伤》

二十世纪末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犹如迎接新世纪元晚会的华丽气球,一刺一击就破灭。九·一一 袭击之后,是伊拉克、阿富汗的兵事,是伦敦、西班牙等地的爆炸,然后是以色列黎巴嫩之战。人祸之外,还有地震海啸暴雨飓风等天灾。数十年前爱尔兰诗人济慈在《第二度降临》(The second coming)说的“事物分崩离析,中心无法维系”的恐怖,又一次应验了。

难眠忧战伐,谁来正乾坤?

真是恐怖的袭击。二00一年九月十一日晚上,电视屏幕上突发新闻的骇人画面轰然出现:飞机撞入高楼,高楼冒出黑烟,不久然后是“现场直播”的超级写实镜头:群众在浩劫中惊恐奔逃时,高楼慢慢地塌下来。…………

诗人杜甫在战乱中哀吟“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从纽约开始,向西到加州,向南到德州,向北到明州,九一一的诗,如海啸如地震如火山爆发,使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的“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美国一时成为诗的滔滔大国。报刊有九一一的诗,网络上更多…………诗人或非诗人,都写诗,以诗治疗巨大的创伤,以诗宣扬团结之心、爱国之情。

当然,九一一诗之中,有不少并不“爱国”。罗娜·塞万提斯(Loma Dee Cervantes)在《巴勒斯坦》(Palestine)一诗中,隐隐然认为整个九一一时间是由巴勒斯坦的丧失引起的,诗这样收束:“如果死亡的根源/不是匕首/或者谎言/那又如何?/而两者都是?”这首诗写于九一一次日,大灾难引起的巨痛并没有使诗人一面倒同仇敌忾怒斥“恐怖主义者”。

比塞万提斯不“爱国”的人,大有人在。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多年来一直猛烈抨击美国的对外政策。在这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的眼中,美国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布什政府是“美国历史上最危险的政府”——最近他这样告诉法国《问题》周刊的记者。在该刊今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访问日记中,乔姆斯基认为九一一的根源是美国政策引起的“愤怒和绝望”。他又说:通常都是欧洲和美国攻打、摧毁别的国家;“试想如果盖达组织炸毁了白宫,炸死了总统,在扶持一个军事独裁者,屠杀五万到十万人,再折磨另外七十万人,建立一个国际恐怖中心…………这岂不是比九一一事件还糟?而这正是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一日在智利发生的真实的一幕(指皮诺切特发动的政变),美国和英国当时提供了支持。”

九一一是布什撒的谎?

抨击、质疑美国政府的还包括最近号称网络第一大片的九一一“阴谋论”纪录片《零钱》(Losse Change)。观看者超过一千万人次的《零钱》问道:

为什么世贸倒塌之处没有被列为犯罪现场?为什么颓桓败瓦被当作垃圾运往国外而不是由当局作深入化验研究?为什么华盛顿五角大楼不见机翼撞毁的痕迹?《零钱》提出最后的震撼性问题是:“如果九一一不是对美国的突袭,而是我们政府自己策划的冷酷、老谋深算的屠杀,那又如何?”

然而,布什撒谎:伊拉克国内有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WMD)这说法就是一个谎言。这个谎言导致萨达姆成为囚徒,伊拉克被大规模破坏,伊拉克人民被大规模杀害。掠夺石油、偏帮以色列、黎巴嫩等中东地区动乱或频临动乱的根源。

====

昨天经过Ground-Zero,看到九一一展。一幕幕图片,记忆犹新。新
建筑还只是蓝图,好久未去了,回来再翻九月《明报月刊》,见到这
一篇以诗疗伤。。。

转过来,好象不全的,不作评。有争议的话,任何网主删了我都不生
气。

日喀則的卡拉OK

日喀則的卡拉OK

在日喀則的頭一夜
窗外下起了小雨
旅館中一股霉濕的氣味
我又起了高原反應

耗牛酥油的氣味
煙﹑酒﹑汽車的尾汽
紅燈綠燈的鬧市
感覺到稀薄的氧氣

下半夜我聽到流行歌曲
在城市上空飄飛
乍一細聽﹐嘔啞嘲雜
怎么水平這么低﹖

以前五音不全不歌唱
甚至嗓音不亮。現在誰都行
只要有錢﹐什么不可以
只要…卡拉永遠OK﹗

09/12/2006

====

一直想写一首卡拉OK污染的“绿化”诗,这回回国,感到污染愈烈
,还记得谭咏麟的《卡拉永远OK》。

记得在洱海的一条游船上,被卡拉OK熏得中途就下了船,到蝴蝶泉
边去洗耳朵。这回在西藏日喀则更是受不了,高原反应才好,烟、酒
麻将噪音卡拉OK,同行说我身体不行,我说我还能采植物标本﹐鉴
定拉丁。

日喀则离塞迦寺不远,塞迦寺宁静。

亚马逊河\”今古流向不同\”(BBC)

亚马逊河”今古流向不同”

科学家说,这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在远古时期是从大西洋流向太平洋,和如今的流向完全相反。地质学家在拉美中部采集的沉积岩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在东部岩石中时间较为久远的金属-锆。

科学家认为河流将东部高地的石块冲下来,随河水流向中部沉积。他们说,这证明在1亿4千5百万年前,亚马逊河是从东流向西。

从检验锆的时间,专家得知拉美地区东西两侧的石头形成的时间极为不同;在东部曾经发现过25亿年前形成的石块。西部则因为安第斯山脉急速的地质变动,当地岩石形成的时间就比较晚。

形成河道

专家说,白垩纪初期,拉美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拉美东部形成了一个高地。这可能改变了亚马逊河的河道。

后来一个叫做普鲁斯的陆湾南北向地在拉美中部升起。这就将亚马逊河河道一分为二;一条向东流往大西洋,另一半流往太平洋。

到了白垩纪晚期的时候,来自东部沉积岩开始堆积在西部安第斯山脉的盆地内,还有向中部延伸的普鲁斯陆湾上。

经过了千百万年的积累之后,亚马逊河冲破了沉积岩构成的障碍,河水也漫过了比安第斯山脉低矮的普鲁斯陆湾、流向拉美东部,这就形成了亚马逊河如今的流向。

科学家将在10月22日至10月25日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美国地质学协会年会上发表这份研究报告。

====

这个是确实的,有亚马逊河的几种河豚为证。

Prince Charles and Sting

Britain’s Prince Charles, right, talks to British rock star Sting and his wife Trudie Styler during a gala evening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 on Tuesday. Prince Charles and Camilla, Duchess of Cornwall, are on an eight-day tour of the US. Nov 03, 2005

《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哲学与牟宗三哲学的入门之钥(罗义俊)–贴给梦冉

《中国哲学十九讲》:中国哲学与牟宗三哲学的入门之钥

作者:罗义俊

  20世纪百年学术思想,所谓中西交流,其实大潮只是单流向的向西方寻找真理,说白了也就是跟着西方思想跑,跟着域外思想跑。什么以俄为师,什么一边倒,什么赶英超美,都是这种心态的典型口号。这种心态影响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几乎随处可以看到顺势趋俗的时代痕迹。惟从山东栖霞乡村走出来的牟宗三先生(1909-1995)是少数几个例外之一。
  牟先生与他的挚友唐君毅先生(1909-1978)是最有代表性的当代新儒家大哲。人说唐先生特立卓行,唐先生说牟先生比他还特立卓行。牟先生精娴西哲义理,为世所知,大陆有学人想当然的“全盘国粹化”的帽子套不到他的头上。但牟先生绝非旁洋门户,随人脚跟,更不入室操戈、自毁宗祠。与这个大潮,牟先生是宗趣歧路,各走南北,截断中流,照体独立。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用得上《文心雕龙》上的十六个字:越世高谈,自开户牖,师心独见,锋颖精密。
  《名家与荀子》、《历史哲学》、《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等牟学名著,无一不是“自开户牖”、“师心独见”的精品,建立了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理解与诠释系统。《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先生七十岁在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的任课讲辞,初以“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摄之问题”刊于台中《中国文化月刊》,1983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时定为今题,其实就是牟先生中国哲学史的综合版、精要版和导读版,是他的中国哲学综论。
  《中国哲学十九讲》将牟先生之前对中国哲学各期研究的成就,以及《道德的理想主义》、《政道与治道》等的重要思想,多融摄其中,纵述横通,对中国哲学的重点,儒释道名法名各家基本观念、系统性格、究竟了义,都有诠解与判释。这个诠解与判释是在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中进行的。牟先生认为康德哲学是中西哲学会通的最好桥梁,但他决不是定格在康德哲学,用以解构中国哲学,如明确说不能依据康德来讲“心”,而是摄西会中,取消了康德的三个设准,将康德哲学向中国哲学推进一步,既安排妥知识,又确立绝对的普通的心体。《十九讲》融集牟先生建构的知识论与形上学的重要著作《认识心之批判》、《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与物自身》中的基本观念,是摄化与融通于西方哲学尤是康德的中国哲学综论。
  牟先生学思精进不已,每著必有恰当的新东西。《十九讲》亦然。它没有停留在一般的综述,还有发展,有推进,如将老子的形上学由《才性与玄理》中的“实有形态”明确判定为“境界形态”,即始见于《十九讲》。1975年出版的《现象与物自身》所揭示与厘清的“无执”与“执”两层存有论的哲学原型,亦至此《十九讲》最后确定为“一心开二门”的普遍模式。其发展与推进,又含摄与开示了牟宗三哲学和哲学诠释学的下一步开展。第十七讲“圆教与圆善”对中西哲学最后指向(究竟了义)最高善的思考,后来就展开而成牟先生自评为“好书”的名著《圆善论》(1985)。在全部牟著中,《十九讲》述往开来,贯通前后。
  迄今可见的中哲史著述有两种,一只是对中国哲学作描述性的说明、科学的说明,提供的是“历史知识,”那是属于第一序的学问。另一是在第一序的基础上,对中国哲学作哲学的说明、理性的说明,提供的“理性知识”,即以“人类理性底立法者”之观点从事的真正的哲学思考,那就进入了第二序的学问,登入哲学堂奥。《十九讲》属于后者,直下是批导性的,是哲学的哲学史。经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至莱布尼茨、罗素及逻辑实证论的西方哲学之论衡、消化、整合,牟先生提出“内容真理”、“强度的真理”、“内容的普遍性”、“具体的普遍性”与“外延真理”、“广度的真理”、“外延的普遍性”、“抽象的普遍性”等概念架构,更本中国哲学之启发,首创“通孔”概念以为枢纽,加以系统地运用,环环紧扣,明确清晰,安妥了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特殊性给出了形而上的必然性。
  所谓“通孔”之概念,乃由“内在的限制”、“感性的限制”、“外在的限制”、“环境的限制”概念提炼而成。认为:人一定是在通孔中表现他的精神生命的。每个文化和哲学的开端一定是通过一通孔来表现的。道必须通过通孔来表现,通过通孔表现的道就是内容的真理,就是具体的普遍性。在限制中表现就是在一通孔中表现。即表现即限制。“通过一个通孔来表现”是一个形上学的必然性,通孔之有不同则是历史的必然。通孔不同而有各个文化系统之不同,而有各个哲学的特殊性。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关乎“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特质”能否成立。但民末清初以来,或执普遍性以取消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或执特殊性以抵制首先由西方表现出来的普遍真理,却于特殊性何以不能取消亦取消不了的理由均不能明,即使是坊间流行的哲学史著述亦未能给特殊性以哲学的说明。由牟先生原创的“通孔”哲学解决了此一问题。如此,不仅以生命为主课题,以德性为首出概念而显出独特性的中国哲学和文化,终于贞立而获得不可颠覆的理由;也理性地说明了世界哲学和文化的多样性。《十九讲》开头两讲对中国哲学的特殊性的理性说明,后来还进至《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1990)集中讲哲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展开会通的理境。
  在对中国哲学的诠释中,《十九讲》既透现出牟宗三哲学,又创造性地重建了中国哲学,两者是一体的。牟宗三哲学对中国哲学的诠释是很现代很专业又很本色的。《十九讲》强调儒释道三家都是生命的学问,亦即以内圣为本的学问;以“开辟价值之源,挺立道德主体”判为儒家的本质意义、中国文化内在而独具的特质,其实都是牟宗三哲学精神之所在。即使是本文献途径、生命进路与客观了解的哲学方法论,亦可显出牟宗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脉相承。还有,《十九讲》不是凭空讲概念,而是哲学和文化结合一起讲,存在地讲,对清末以来裹卷一切的追西思潮,士风陋习,随处都给批评。在逆潮流中贞守中国哲学慧命和文化血脉,在批评中开示未来发展之途辙。
  今日中国哲学界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流行着“牟宗三语言”,这是20世纪没有一个学人能享受到的“待遇”和影响力。牟先生也真是20世纪最富原创性的当行的哲学家,也真有资格作观念、概念创造。即在《十九讲》中,还创造了“纵贯纵讲”、“纵贯横讲”的重要概念,并以此判释了中西哲学之间,儒释道之间的性格差别。《十九讲》提出的不少观念、概念,使牟宗三哲学更丰满,义理更圆熟通透,理境朗然,也丰富、朗定了中国哲学。牟宗三哲学与“牟宗三语言”也是一体不可分的。“锋颖精密”正是其重要思维和语言特色。唯《十九讲》由于是讲辞,除了行文辞达意明,透辟深彻,新鲜精美,还有文气开合通畅,轻松自然,深入浅出,好读易入的种种特点。
  因此,由《十九讲》,不仅对牟宗三哲学的规模气象、义理架构、精神意向以及哲学方法论,自可有一大体的了解,亦可领略其语言特色,对中国哲学的内容,脉络和文化血脉,还能有一基本的把握。所以说,《中国哲学十九讲》是研读中国哲学的津梁,也是了解牟宗三哲学的钥匙。

====

我不是信仰新儒学,但牟先生对中国哲学了解的客观与深度,侃侃而
言,实在难得。

我这里十九讲的附录有罗义俊的《客观的了解与创造性的重建》,长
了一点的,这几段我划杠杠的抄一下吧:

而此融通,此重建,不是出于一与人类古今世界隔而不通的个人的经
成见,更不是出于与权力决识结合在一起的意底牢结,而是有一“客
观的了解”之基础。

明亡以后中国学问传统即告断绝,民国以来的知识分子更是鄙陋而浅
薄鲜能客观理解者,也就是说中国哲学的连续性发生了危机。

“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有客观的了解呢?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最无法度
,最不客观,所以最须重新正视。要了解自己的本,中国古人讲学是
有规模、有法度的,这个法度轨道,在明朝亡国后消散了,清朝接不
上,民国以来离得更远,所以病痛到来,没有观念,无法应对。

牟先生自承:一生的工作也只是初步的客观的了解。

据笔者体会,理解与理解对象,若立于狭窄的经验论立场,或说落在
横剖面的经验世界里看,两者乃处在各自的特殊时空里,是隔的,隔
则不通、不亲切,也就是生命纵贯的线索连不起来。而存在的呼应正
是在将生命的纵贯线唤醒,与古人沟通,与文化生命连接,进入文本
所展示的时空。换言之,由存在的呼应,吾人的生命即突破个人的感
官经验,使隔而不通的特殊时空互通为一大时空,化隔为通,变陌生
为亲切。

另外,你那篇转文读了,有一些Key words。

荒漠耕者(况也)

荒漠耕者

这是一片荒原, 你耕耘吧, 别指望收获
插入沙土的手指,只能长成红柳坚硬的枝条
沙丘的涌动,让你攥起铁锚对海床的抓力

头顶最后一片云彩飘走,或许蒸发
深入发际的荒凉,侵蚀脑容
水总要循环, 一如你的记忆, 慢慢汇向海洋

那个蔚蓝得心悸的季节, 在你唇上变成盐份
变成你嘶哑干涸的口哨
最具回味的那段, 你忽然想不起曲儿是什么

你试图从满掌的纹线, 读出家园的归途
可疤痕和茧子, 改写了所有的路标, 走吧
象风一样, 往北, 或象眼中的雁影, 往南

然而你的眼睛仍旧是鱼, 眼窝是海, 即使你的额头
变成敦煌, 那里没有洞窟, 只有月牙泉

====

红柳、沙漠、敦煌洞窟、月牙泉,很喜欢的意象。

你试图从满掌的纹线, 读出家园的归途
可伤痕和茧子, 改写了所有的路标

这些值得回味,值得揣摩。“纹线”不用“纹路”是怕与下句路字重?
但我觉得纹路与归途合句间韵。。。

这一首不错,谢谢兰若提示!

好一位荒漠耕者,当然得首先谢况也!

&&&

这是以前在伊甸回贴的片段。

这是一片荒原, 你耕耘吧, 别指望收获

稻子,九月门坎上的行为艺术(况也)

稻子,九月门坎上的行为艺术

况也

抽穗,灌浆,稻子在你胸中拔出沉重
你不用澄明却用悲凉看向收获
当稻浪的起伏滚过你的胸脯
移情让你看见了农夫的阳光快镰
以及地上一排排金黄的身躯,你
以为自己牺牲了,其实你只是睡着
我们,都在九月的门坎上睡去或者假眠
以虐和被虐的体态,共同演绎一个残梦
夕阳如血,尸横遍地,古战场走过的部落
都流动警惕和高贵的血液,可我不能
用大风抑或垓下,在白壁题写你此刻的静默
我只以浅笑和爱意注视你跳动的眼皮
起来吧,你不能压死所有的稻子
九月门坎上的磕碰已获得足够的思索
我们也用一些淤青相互见证了血性
我的诗行再长,无法助我渡过忘川
没有你门坎上站起的身影,我难以独步秋凉

====

况也一首好诗,还有她的荒漠耕者,我再转。

诗很现代营造,缺点是音韵不足。

棗下咄吟

棗下咄吟

何其攢攢
棗樹上結滿的果實!

春華秋實
花開花謝各時有
深秋

棗花的珍藏--棗實
埋入地中
棗葉蓋一層紅

遙想樹棗欲赤時
四面人來聚
何其擁擁

適今﹐棗樹上空空
無人光顧
難值人聲影蹤

10/21/06

====

那天读汉乐府《咄嗟歌》,写枣之荣谢,咏人情炎凉。

又值深秋,顺便翻写一首小诗,给伊甸。

英法官:\”中国人长相都一样\”(BBC)

英法官:”中国人长相都一样”

从苏格兰、北爱尔兰到威尔士和英格兰各地 如今中国留学生随处可见

据报,苏格兰法官玛格丽特·金布莱特(Sheriff Margaret Gimblett),在审理一起中国留学生被告非法驾驶案时说”中国人看上去都一样”,引发多方批评。

《泰晤士报》详细报道了此事。

据称,一位来自北京名叫于辉(音)的23岁留学生,在一个加油站被警察询问时未能出示驾照和有关驾车证件。

警方随后起诉他”无保险驾车”。苏格兰法律要求驾车者必须购买保险。

法庭上,法官金布莱特判决说:”我没有想冒犯任何人的意思。我只是想指出,人们常说所有黑人初看上去都一个模样;对苏格兰本地人来说,所有中国人看上去也都一个样子。”

这位法官还说:”除非有充足时间对仔细观察他们,否则很难看出(中国人)长的有什么区别”。

据报,被告中国留学生在法庭上表示警察认错人了,因为他事发时一直与女友在一起,不在加油站。

尽管出庭警官坚持自己出于职业训练,可以准确认证被告长相,这位苏格兰法官坚持认定警察无法区分”长相都一样”的中国人 – 判被告无罪。

法官金布莱特对被告说:”在此案中,我丝毫不怀疑警察认定他们的证据和指控是确实无误的,我只是对他们(能认出你)的证据将信将疑,因此权且相信你的辩词。”

法官在判案后补充说:”此案给我们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当外国人来我们这,与本地人长得不一样,即使是专家有时也难以区别他们的长相,又该如何处理?”

英国种族平权委员会的发言人批评了这位苏格兰法官的言论。平权委员会的发言人说:”法官女士如是说一定有她的道理,不过这种讲话毫无积极意义。”

苏格兰民族党议员法律事务发言人也批评说,法官金布莱特的判词”粗鲁、迟钝和有误”。

不过,被判无罪的中国留学生表示支持法官的说法。他告诉说:”没错,不同国家的人看外国人都是一个样子。我们也一样,最初看到苏格兰人也很难分清楚谁是谁。”

====

这个很好玩,转一下,但愿没犯什么原则上的错误。

我今天还在跟一个老外聊,就中国一个字音有四个调,还有许多字同
音调,汉语拼音到英语,就弱化成了中国人的名字听上去都一样了。

还记得现代启示录中对越南人名的嘲讽。。。

回梦冉有关王阳明

>梦冉 wrote:
>
>回XW, 以下这两篇文摘仅供参考, 有空咱们再聊. 🙂
>
>第二篇文摘谈到蒋介石推崇心学大师王阳明, 假设是蒋介石”成则为王”而不是毛泽东, 各位是否认为这是”好鱼生”呢? 🙂
>

蒋介石我没兴趣,要说王阳明,很有兴趣。这篇容我细读,谈中国思
想史的,牟中三先生的十九讲很有新意,尤其谈王阳明。。。

虽然他本人也是蛮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