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09

世界银行就俄国经济发出警告(BBC)

世界银行就俄国经济发出警告

普京:”决不会重演过去的经济崩溃。”

世界银行预测俄国经济今年将萎缩4.5%,并建议俄国政府把解决金融危机的重点转向贫困人口。

世界银行说,俄国的社会形势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恶化。

世银建议俄国政府考虑转移其解决经济危机政策的重点,增加失业救济金和养老金。

自从全球金融风暴冲击到俄国后,当局对可能发生社会动乱的前景感到日益不安。尤其对于那些依靠单一企业支撑当地经济的城镇。

俄国政府坚持说,它具备社会消费所需的资金,但世界银行的预测数字可能将引发莫斯科的进一步担心。

虽然俄国政府估计的经济萎缩数字为2.2%,但世银提供的数字比这要高出一倍多。

俄罗斯的通胀率已经高达两位数,卢布贬值会使进口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zt海子最后的春天(张鹭)

海子最后的春天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张鹭

20年前,海子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告别世界,亦从此承受被解读或误读的命运。本刊记者在京皖两地,沿着海子最后的生命轨迹,走访他的家人、同学、同事、朋友10余人,试图重拾他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碎片,拼凑出一个最真实的海子形象,为我们读懂海子与那个诗歌时代提供一个事实基础。

“你还是不是个男子汉?”

在安庆市区的家里,安徽诗人沈天鸿望着坐在酒桌对面的海子,烦了。他的小老乡微微一怔,呆呆地望了望,赶紧换了个话题。

那个晚上,海子一个人喝了将近一瓶50度的白酒。趁着酒意,海子喋喋不休地谈起了自己的种种不如意:

“北京的(诗歌)圈子很严,简直进不去!”在某些诗歌聚会的场合,除了好朋友、《十月》杂志编辑骆一禾,没一个人理他,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耻辱”。

还有去四川时遭到的冷遇。海子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长达万行的长诗去四川寻找知音,却遭到了四川诗人的批评,“跟他们谈不下去”。海子抱怨,他在四川的诗人朋友尚仲敏,事后公开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批评文章,“人怎么是这样的呢?”

“他难受不像一般人,几天就过去了,他会放在心里,一直念叨。”20年后,坐在客厅沙发上,沈天鸿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当时面对海子没完没了地诉苦,“就是想刺激他一下,他实在太敏感、太脆弱了”。

这是在1989年农历新年的大年初几,海子从一小时车程以外的怀宁县农村老家来安庆拜年,顺便拜访他。2月底或3月初,回到北京的海子给他寄了一封信,全文没有标点符号,正文只有6个字:“我还活着你呢。”

“环球豆腐店”的少年大学生

查正全一家1989年的春节过得很忙碌。由于二儿子查曙明第二次复读需要大笔学费,查家在前一年开了个豆腐店,过年期间正是生意好的时候,除了从北京回来过寒假的大儿子查海生,全家都在靠近街边的店里忙活。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是查家的大儿子。

作为查家湾的传奇人物,这位4岁就能无师自通地背诵50多条《毛主席语录》、15岁就高分考上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享受着由“城里人”身份带来的特权,不用干活。他带着一部傻瓜相机,给忙碌的父母和3个弟弟拍照,开玩笑地要给家里的产业取名,“可惜你们是男的,不然这个店就可以叫‘豆腐西施’了,要不就等店做大以后,叫‘环球豆腐店’”。

在家里过年,海子与小他3岁的查曙明睡一个床。由于年龄隔得最近,查曙明是3个弟弟中与海子交谈最多的一个。在1988年,海子花了500元帮家里买了一台“星宇牌”14寸黑白电视机以前,兄弟俩的晚间娱乐有限——白天还可以开收音机听《岳飞传》之类的评书,但到了晚上,父亲要做裁缝活,收音机不敢放,只能聊天。

查曙明曾看过哥哥创作的长诗《但是水、水》的底稿,海子当时想将其出版,查曙明当时看不太懂,劝哥哥写点武侠小说,好出一些书。海子只是笑笑,“写武侠很简单,只要懂历史,有点文采,任何人都能写”,他读过梁、金、古的小说,对武功很感兴趣,“梁羽生懂些武功套路,古龙不讲这些,一招毙命”。

海子确实练过功的,不过是气功。早在1986年过年时,他就曾盘腿坐在床上,给弟弟表演“发功”:两手相隔五六十公分,让查曙明把手放在中间去感觉。时至今日,查曙明仍记得他能感受到“有灼热感”。

这个时候的海子看起来有些志得意满,1986年春节,查曙明看到了哥哥女友的照片,他无意中看到,在给这个内蒙古女孩的情书里,哥哥像任何一个陷入初恋的年轻人一样,与女友约定时间,一起为他们的爱情祈祷。

从1987年起,查曙明注意到,哥哥每年回家过年时开始喝酒。而在他生命中的最后阶段,酒在他的生活中显然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西川回忆,海子去世后,他去收拾海子的遗物,推开门,门后一堆酒瓶子。

在他的最后一个春节,海子在舅舅家与几个表兄弟喝酒,谈起他在石家庄中院实习时遇到的一件不平事:那是一桩离婚案,男方出轨了,而妻子不同意离婚,按照以前的案例,这是不能判离的,但是男方背景非凡,法院还是判离了。

海子很不服,嚷嚷着要翻案。这一次他显然喝多了。回到家,就一头倒在了床上,查曙明嘟囔了一句,“不能喝酒就少喝点嘛”。海子从床上爬起来要打他,还差点砸掉了自己买了才一年的电视机。

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

1989年春节,查曙明没有那么多时间与哥哥聊天了。家里豆腐店的活很多,他们一家人差不多每天都要干到凌晨三四点钟,当然,这样的辛苦带来的经济回报是高额的,一个晚上能挣100多块钱,相当于那时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一个月的工资。

而在怀宁县,隔壁村的一些早早辍学的年轻人,早两年就去南方闯荡,靠卖软笔致富,每个月能往家里寄回七八百块钱。

很难说这没有对这位村里公认的精英人物造成一定的心理波动。1987年,二弟面临复读,三弟、四弟在上学,正是家里最需要钱的时候,海子曾经跟父亲提出想辞掉教职出去闯一闯,跟北大的同学一起南下海南办报纸,但遭到了父亲查正全的坚决反对。

在父母和弟弟们忙碌或者睡觉的时候,海子像一个旁观者般,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他的一天这样度过:查曙明凌晨三四点回到家,他还在看书或者写作;等到早上家里人出门干活时,他睡到十一二点才起床,拿着稿纸,坐在门口,若有所思。他的脚下,往往有几张揉成团的废纸。

母亲心疼儿子,“你都是大学老师了,不用这么用功了”。海子只是笑笑。

这次回乡之行,给海子留下的感觉并不好。回到北京后,在3月11日,他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坐班车来到数十公里以外的北京市内找西川,谈及这次回家,他感慨道,“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

海子对西川的描述中,1989年的故乡有一种诗意的伤感:“你们城里人看到农村麦浪滚滚,实际上要真正感受农村,必须在麦子割了以后,满地的麦茬,那个时候你站在地上,天快黑的时候,你会觉得大地是一片荒凉。”

在此之前,或是之后的几天,海子来到位于北京市内的《诗刊》编辑部,找到他的朋友、《诗刊》编辑王家新,描述他的一个发现:黑暗不是从别处,是在傍晚从麦地里升起来的。

提及海子反复说到的这个意象,西川不胜唏嘘,因为在这次交谈后的15天后,就传来了海子自杀的消息。

凯鲁亚克笔下的达摩流浪者

坐在中央美院的办公室里,西川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起海子生前,其诗歌的边缘化:在正规的刊物里,只有骆一禾担任编辑的《十月》、内蒙古的《草原》等寥寥几家刊发过海子的几首短诗。

个中原因,西川认为,“海子的抒情短诗和史诗,与80年代后期诗坛的现代主义趣味完全相反,这有点像他喜欢的诗人、同样因自杀而死的叶赛宁,叶赛宁的诗歌与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主流抒情方式也不同”。

1989年,在沈天鸿的家里,海子向他反复抱怨,“他们都说我写的诗不是现代诗”。沈回答他,“你写的本来就不是现代诗”。作为海子的好友兼诗评家,沈天鸿认为,海子内在的那个自我是农耕文化的血统,这也是他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只可能属于乡村、古代的原因,“他是在为一个不复存在的文学传统唱挽歌”。

此前一年的3月,在北京诗歌圈并没有获得承认的海子,带着自己的长诗来到四川。海子到达成都时,住在四川诗人尚仲敏的家里。21年后,尚仲敏在电话里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及的记忆里的海子,就像凯鲁亚克笔下的达摩流浪者形象:头发很长,留着络腮胡子,穿着一身蓝色牛仔服、牛仔鞋,背着一个书包,外表时尚而叛逆,本质上却是个内秀甚至羞怯的年轻人。

尚仲敏当时在成都一所电力学校教书,有一间房子,一张床,在大概一周的时间里,他几乎与海子朝夕相处。白天他带着海子去拜访成都诗人,杨黎、万夏、翟永明••••••到了晚上,两个人买些下酒菜,就着1.1元1瓶的沱牌曲酒通宵达旦地长谈,有时一起打坐、冥想,试着用意念和禅语交流。

海子从书包里掏出了一部一万多行的长诗,这首诗让他联想到但丁的《神曲》——在庞大的、迷宫一样的结构中,充满着神话与宗教的意味。尚仲敏能从中感到海子非同一般的自我期许,“他有那种承受人类苦难,做人类拯救者的英雄主义情怀”。

与此同时,尚也从中感到了“一种令人窒息的象征意义”。他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写成一首诗《告别》给海子:生命琐碎,诗歌虚假无力/我们痛恨的事物日新月异。

这也预示了两个人的分歧:尚仲敏在90年代毅然弃诗从商,而海子则永远留在了那个“虚假无力”的诗歌年代。

海子在昌平:用酒稀释孤独

“略显疲劳,眼睛放光,显得很亢奋。”这是1989年2月或3月,海子留给一位同事的印象。这位同事那时在学校见到刚从西藏回来的海子,海子绘声绘色地向他描述起西藏之行如何令人振奋,他说到自己没带多少钱,是蹭火车回来的。

这个时候,海子已经不能继续教他最开始教的美学,而是改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一个学生在回忆文章里写道:

“在第一节课,他聊了不少佛教的内容,还有他去西藏的见闻,其中有:一个喇嘛当众用利刃切开自己的腹部,整理肠子肚子后又把切开的部分合上,整个过程一滴血也没流。他说他道家的小周天练通了——就是从脑顶到尾骨,再从尾骨到后脑的一个逆时针的一个管道,练通了的人就可以在这个管道里运气。”

“后来上课时发现查老师讲得就不那么有趣了,常常是拿着书、或者是讲义念一段,让大家记一段笔记,再讲一段白话释义,好像考验自己对讲义的记忆力如何似的。”

海子的大学宿舍舍友刘广安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说,海子在1989年春节过后曾去城里看他,海子向他透露,自己不大满意学校安排他上的课程,已经在联系城里的工作。海子谈到,他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呈黑红色,刘事后猜测,可能是他长期酗酒导致的胃病。

海子曾写过一首诗《在昌平的孤独》,这种难以言说的精神孤独大多靠酒来稀释。他曾跟沈天鸿谈起,自己在昌平喝得最厉害的一次,是一个贵州诗人去昌平看他,每个人都喝了一斤半以上的白酒,倒在地上第二天才起来。

而在海子的同事孙理波看来,至少在形而下的层面,海子在昌平的生活并不孤独。他们住的地方紧靠军都山,春秋季节经常一起去爬山,小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县城中间有个电影院,他陪海子看过不少电影。

仅在他们住的西环里宿舍和后来的新校区宿舍,就有一帮喜欢读书的朋友。大家平时各自看书,到了晚上就喝酒聊天,经常聊到晚上两三点。“他一般在晚上写作,我中午去敲他的门,这小子还在睡觉,下午起来,出门买点菜,用煤油炉做饭。有时候聊着聊着,他突然‘来诗了’,抓起笔就写。”

“海子写诗时,有时候边喝边写。一个晚上可能写五六十张稿纸,先用政法大学的信纸写,然后誊在格子纸上后,可能就剩几张了,他的诗是高度浓缩的,一些短诗看上去只有二三十行,但他可能实际写了一两百行。”孙猜测,海子诗歌意象的断裂和跳跃感,可能与此有关。

海子形象很像卡夫卡笔下的饥饿的艺术家

1988年11月,海子完成了他的长诗《太阳•弑》。他的好友骆一禾在一篇评论中谈到,这首诗剧的舞台是全部血红的空间,间或楔入漆黑的空间,宛如生命四周宿命的秘穴。在这个空间里活动的人物恍如幻象置身于血海内部,对话中不时响起鼓、钹、法号和震荡器的雷鸣。

“这个空间的精神压力具有恐怖效果。从色调上说,血红比黑更黑暗,因为它处于压力和爆炸力的临界点上。”骆在一篇写于1989年5月13日的文章里写道。

西川也认为,能写出这样的诗剧的海子“一定是看到和听到了许多我不曾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对此,海子生前的好友和邻居常远相信,海子是通过修炼气功,可以使思维进入一些特殊状态,开辟“超自然通道”,感应到别人感应不到的东西。

海子的父母至今保留着一份海子的亲笔遗书的复印件,在这封写于自杀前一天的遗书上,他谈到了自己可能的死亡,并把责任指向常远。而在同一天写给学校的遗书中,海子控诉,由于常远“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导致自己出现了幻觉和幻听现象。

20年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辗转联系到常远,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常远承认自己曾研究过人体科学,而海子也确实请求他教点什么,但他否认自己会气功,也没有教过海子气功。不过,常承认自己“曾给他介绍过一位藏密气功的传人”。

常远印象里的海子形象很像卡夫卡笔下的饥饿的艺术家:他常常独自一人行走在昌平的街道上,嘴里嚼着西红柿或大葱,透过镜片茫然地观察着市井万象,头脑中却在冷静地思考着人类乃至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

他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系统论、数学和人体科学。海子对所有的宗教都感兴趣,佛教的密宗,道教的全真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那些神秘主义的支派,都跟超自然力量有关。

这种试图从整体上和根源上认识世界的偏好,早在海子年仅20岁时就有所体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独家获得了一篇署名“查海生”的文章《从突变理论看国家产生形式和法的作用》,在这篇写于1984年的文章里,海子用拓扑学方法中的尖顶突变模型分析了国家与法律的起源。

海子经常吟诵英国哲学史家丹皮尔的名言,“真正的宗教是一种更为深奥的东西,它建立在直接经验这块不可动摇的盘石之上”。常认为,这体现了海子对宗教的理解,他不是像农村老太太一样烧香拜佛,而是想借此进入到一个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领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场景。

常远回忆起海子出现幻觉的一个场面,那是在1986年或1987年,海子惊慌失措地把同一栋楼的几个朋友叫到自己的房间,讲述了他刚才看见的“闹鬼”:海子说,看见自己的书在地上走动,而他挂在墙上的西藏唐卡画像也飞向对面的墙壁。

对于他而言,现世的死并不是件可怕的事

“对于他而言,现世的死并不是件可怕的事,在跟我们日常聊天时,他就体现出对生命轮回的认同。”孙理波对本刊记者回忆,自己最后一次碰到海子是在1989年3月18日,在学院路的老校区教学楼主楼大厅门口,当时海子手上拿着一张表格,气鼓鼓地说,“他们评讲师职称也不告诉我”,之后他就坐班车回昌平去了。

在去世前半年左右,海子曾与朋友、青年散文家苇岸讨论怎样死去才是有尊严的,苇岸说上吊太难看,海子说,最体面的死法是从飞机上往下跳。但他最终没有从飞机上往下跳。他选择了铁轨。自杀时他身边带有4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出事后,他的大学舍友刘广安与骆一禾一起赶到山海关,见到了海子的最后一面。“他死得很有尊严”,刘对本刊记者说。他记忆里的海子永远是个孩子:上学时,整个北大法律系的人差不多都认识他,因为这孩子实在太小,15岁上大学,班上跟他一届的同学年龄比他大一截,班上组织去香山郊游,照相时,那位同学搂着他开玩笑,“来,咱爷俩照一张”。

西川在海子死后编辑出版了海子的遗作,他反复在海子创作于生命最后阶段的长诗里,体味他的孤独感,“《天堂弥赛亚》里的天梯,一个人在天梯上,上下四方都是黑暗,没有人,他在大声地喊,‘还有谁在?还有谁在?’——那是一种透彻骨髓的孤独感”。

在《死亡后记》一文中,西川推测了海子生命的最后轨迹。“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从政法大学在北京学院路的校址出发去山海关的。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他和海子距离较远,不敢肯定那是不是海子,便没有叫他。

现在推算起来,如果那真是海子,那么他中午便应到了山海关,我想任何人,心里难处再大,一经火车颠荡,一看到大自然,胸中郁闷也应化解了。看来海子是抱定了自杀的决心。他大概在山海关逛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在那闲逛了一上午,中午开始沿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走去。”

••••••

火车沿着冰冷的铁轨呼啸而来,车轮所过之处,一个时代无可挽回地宣告结束。

□ 中国新闻周刊

民进党多名高官因特别费出庭受审(BBC)

民进党多名高官因特别费出庭受审

林楠森

BBC中文网台湾特约记者

台湾卸任不到一年的民进党政府众多重量级人士,因为在政府任职期间的首长特别费案星期四(3月26日)出庭受审,同日受审的还包括持续被关押的前总统陈水扁。

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前往法庭时戴着手拷(26/03/2009)

陈水扁前往法庭时戴着手拷

这些被指控贪污特别费的前官员包括了前副总统吕秀莲,担任过外交部长与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唐山,前任内政部长李逸洋,以及前行政院长游锡堃。

与此同时,前总统陈水扁今日也再度从看守所被押送到台北地方法院,继续就他受到的一系列指控出庭受审,他被指控的罪名之一也包括贪污总统特别费。

陈水扁案经过两个月的初步审理,星期四首日进入实质性审理阶段。

民进党针对于其重量级人士在去年政党轮替后纷遭起诉事件指责司法机关对特别费案只办绿不办蓝,有高度政党差别特遇,使国民党执政时建立的特别费制度,成为清算民进党的司法手段。

陈水扁也提出过相同的质疑,他在星期三发布声明则指控国民党政府以贪污来丑化民进党政府对台湾主体意识的坚持。

互相告发

引起民进党质疑司法专门针对该党开刀,是因为在两年多年蓝绿互相检举之下,国民党众多重量级人士也被告发贪污特别费,但检方目前仅调查起诉了绿营前官员。

这些国民党人士被告发在此前担任副总统或行政院长等官职期间贪污特别费,在当时蓝绿互相告发下,双方阵营皆有近百名官员遭到检举贪污。

国民党被告发的官员包括其荣誉主席连战,现任副总统萧万长,现任行政院长刘兆玄,以及党主席吴伯雄等人。

负责侦办这些案件的特侦组则表示,首长特别费于去年七月起诉民进党政府官员,是因为当时这些当事人均属在任政务官,检方调阅凭证的速度较快

特侦组并说,特别费案被告近两百人,受限于人力一时无法同时侦结,而卸任的国民党政务官因为期间久远,且调阅凭证数量庞大,因此调阅费时。

民进党方面则要求司法机关必须有一体性,并表示检方不应以时空久远难以查办,作为放纵偏袒借口。

====

这中国人的政治,怎么就这么小家子气呢?难怪民主政治玩不转,那
是要有点Gentleman气质的呀!难怪要有文革,难怪要寒心把钱财与
小孩都送到美国去。

我反对把政治斗争掺入法律讼诉的行为。

zt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音乐

□ 位法时代

1.初期基督教音乐几乎只是声乐

2.传说

(1)歌唱圣经中的诗篇,赞美神的歌曲,以及表白信仰的歌曲,曲调大都传自巴勒
斯坦

(2)「教会」形式源自犹太教,几乎不使用乐器,歌曲是朗诵式的

(3)音乐主保-圣女「圣杰奇丽亚」(Santa Cecilia),三世纪殉教,由她开始圣乐
中才使用器乐

(4)米兰主教安布罗(Ambroxius340-397)西元374年就任,把东方各地的圣歌加
以搜集研究,重新使用节奏风的合唱曲(以诗节奏为中心-歌谣式),和朗诵诗篇用
交唱曲,创造出后来「葛利格圣歌」中的正格四调式。

□ 葛丽果圣歌

教皇葛利格流士一世(Ambrosius 540-640)590即位,世称「大教皇」)重视音乐,
进行(一)圣歌汇集(二)创立教会音乐学校(三)制定圣歌样式与用法(四)规
定圣歌调式。

「葛利格圣歌」(Cantus Gregorianus) 至今还是罗马王主教所使用的主要音乐,分
为「弥撒音乐」(由合唱团员歌唱,共六百三十曲)和「日课音乐」(日课祈祷或
其他,由圣职人员歌唱,一千曲以上)。这本大集成,虽然后来又有附加,大都由
大教皇所编纂,不仅整理了各教会的圣歌,而且厘定曲式,统一成「「葛利格圣歌」,
安布罗圣歌也其被吸收,包括:交唱方式(将一连串的歌词,由两组合唱团交替歌
唱)、形式与用法。

「葛利格圣歌」基本属「单音圣歌」(Cantus Planus),没有和声,也没有伴奏,而
且节奏还是不规则的。

原希腊歌曲是将长短不同的音规则排列,然后反覆歌唱;「葛利格圣歌」则不受长
短不同韵律拘束,歌词则大都是散文式的,重视音韵的顿挫。「葛利格圣歌」采用
现代的谱也无法分出小节。

「葛利格圣歌」从一千三百多年前流传到今天,中间有很长时间没有乐谱,所有圣
歌,全凭口授流传。其中传承工作全靠教皇葛利格流士一世所创的教会音乐学校
(Scola Cantorum歌唱学校)。现世仍有属于天主教大教堂的教会音乐学校。

「葛利格圣歌」在其开始的时代,共有第一到第八(正格与变格各四种)的八种调
式。这些调式和现代音阶不同的是,没有一定的高度(例如C调音阶的主音为C音,
但高度并不固定),但在一种调式与别种调式之间,有固定的高度差别,例如第一
调式的主管,较第三调式的主音低一音。

这八种调式,从九世纪到十世纪,开始以「多里安调式」和「弗里吉安调式」的希
腊式名称而闻名。

十六世纪时,又增加了「伊奥利安」(Aeolian)和「艾奥尼安」(Ionian)(各有正
格与变格),遂成十二种调式。

各调式有主音 称为「终音」Final,中心的音)和属音(Dominant,仅次于主音的
重要的音,在朗诵时,此音使用得最多),把主音置于两端的,就是「正格调式」
(Tonus Authentus),把主音置于中央的,就是「变格调式」(Tonus Plagius)。图
例三中使用全音符的是主音,使用二分音符的是属音,有*记号的,是十六世纪才
追加的调式。

「葛利格圣歌」调式的希腊式名称,和古代希腊的称呼,并不尽相同(如:「葛利
格圣歌」的多里安调式,同于希腊的弗里吉安调式音程)。现今大家所知的「教会
调式」(Modus Ecclesiticus),是「葛利格圣歌」调式。

□ 乐谱、音名、唱名、定律音乐

大教皇创办时的教会音乐学校,开始时并不使用乐谱。单凭记忆传授音乐时,经过
长久的时日后,自然会发生变化,如果再改变场所,变化则更大,因此不得不设法
使用乐谱,把正确的音记录下来。为了这种需要,天主教会的音乐家们,在九世纪
时发明了「纽姆乐谱」(Neumes),最初的纽姆乐谱,还不能完全地记下旋律,只能
表示歌词各音节大略的长度与抑扬而已。等到产生复音音乐,而且开始普及之后,
正确地记录音乐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从十世纪时,开始使用十条左右的横线,记录歌词和纽姆乐谱的高低的方法,也有
使用一条线,记下歌词的高低的方法。在十二、三世纪时,乐谱大都使用一条到三
条的横线。即使这么简陋,大体上仍能比较出音的高低。可是明晰的高度,如果没
有音名,就难以分辨。于是在九世纪时,开始出现随着音的高度,分别加上固定名
称的方法。

如九世纪时的巴布鲁斯(Notker Balbulus,瑞士的修士),曾把当时使用的约有
两个八度的音,由下往上,加上ABC……到P的音名。到十一世纪纪诞生桂多·达赖
左(Guido d’ Arezzo,九九五年前后生于义大利阿列左,后曾久居法国北部,回义
大利后成为闻名的教会音乐大师。一O五O年去世)后,今天使用的ABC的音名,已
开始被他使用了。

达赖左 制定了由六个音构成的音阶组织,把它称为「六弦音阶」(Hexachord),他
的音阶有七种,其音名为(一)Γ、A、B、C、D、E;(二)C、D、E、F、G、A;
(三)F、G、A、降B、c、d;(四)G、A、B、c、d、e;(五)c、d、e、f、g、a;
(六)f、g、a、降b、c1·d1;(七)g、a、b、c1·d1·e1。

音名和现今的高度虽然一样,但升降的变化音,除B音外,没有别的,「本位B」称
为”B-durum”,「降B」称为”B-rotundum·B-molle”。在这些音阶中,每一种的第三
音和第四音之间,都是半音。如果把这六弦音阶中所有的音,都串连起来时,从Γ
(读成甘马,相当于现在的G1的最低音,到最高的e1,就成为全音阶(但只有B音有
降B与本位B之别)。

歌唱时如果读音名,却相当不便,这时达赖左创造出在任何高度的六弦音阶上,都
能共同使用的「唱名」。这就是大家熟悉的Do,Re,Mi……。上面的「圣约翰颂歌」
的曲例中,注的是当时的唱名。相当于今天的「Do音」的,当时唱成”Ut”,今天的
Si音,当时还没有(据说把Ut改为Do,约在一六七O年;加入Si音,是在一六OO
年前后)。在达赖左的唱名中,主音都是Ut,Mi与Fa之间,必定是半音,所以很容
易唱。

达赖左为了使他的音名与唱名,容易在六弦音阶上应用与记忆,也创案了闻名的
「桂多之手」,这就是取用手掌图形的「手示音阶图」。

他又设计了用不同颜色画谱表的方法(C音为黄线,G音乐红线,降B音为绿线),后
来只使用黑色的「四线」。为了标明各线所表示的音高,他又使用了「F音谱号」和
「C音谱号」。

达赖左的工作并不全是他一人努力的结果,而可能是当时许多人苦心钻研的结晶,
但因有了达赖左,才得以普及,所以他的功劳也最大。

十二世纪时,有一位科伦地方的教士富朗可(Franco da Cologne),发明把音的长
度,用音符正确地记录的方法。以这种想法作的音乐,不再是像葛丽果圣歌那样,
节奏漠然不清的音乐了。这时,音乐本身开始显示崭新的姿态。这种音乐,称为
「定律音乐」(Musica Mensurabilis),今天节奏式音乐,由此萌芽。此后记谱记号
逐渐改变,终于演进成能明确地表示不同长短的音符,到十六世纪时,才开始有划
分小节的记谱法,这就是「定量记谱法」(Mensurable notation)。

到十五世纪时,因为半音阶变化的需要,才确定了升降用记号。为了使复音音乐的
和声更美,从十三、四世开始,出现半音阶变化,当时称做「虚构音乐」(Musica
Ficta)。四线的横线谱,一直成为单音圣歌的标准谱表(这些单音圣歌,到今天仍
使用没有小节纵线的四线谱表和古风的音符记载),今天大家熟悉的五线谱表,是
到十五世纪才确立,而且逐渐统一的。在五线的上方或下方「加线」的手法,是到
十六世纪时才开始使用。

今天使用的音名、唱名、音符和谱表等,大都是在九世纪到十六世纪之间,由天主
教会的修士们所完成。

□ 中世纪乐器

八世纪时,从东方经过波斯,向欧洲传入一种称为「雷巴伯琴」(Rebecca)的新乐
器。这是用弓拉奏的三弦乐器,被视为小提琴鼻祖。同样用弓拉奏的乐器如Crwth;
Chrotta和Rotta等三弦到六弦的乐器,自古在北欧即出现,但这些只是希腊时代的
手琴,改用弓拉奏的。

此后到十四、五世纪,才出现提琴类的弦乐器,称做”Fiddle”(英);”Vielle”
(西班牙与法国);”Gigue”(法);”Geige”(德)等各色各样的弦乐器,因流浪
乐师的取用,而遍传各地,这些乐器到中世纪末叶,也开始在教会中使用。

中世纪高级的世俗音乐演奏家们,大家使用「鲁特琴」(Lute,琶琵类的乐器)伴
奏,「游唱诗人」则使用小形的竖琴。这些乐器,流浪乐师们也使用,又如吉他类
与手琴类的乐器,也在民间弹奏。

管乐器中除竖笛”Shawm”(德语称Schalmei,法语为Chalumeau,义语为Ciaramello)
和横笛外,还有名叫”Zinke”(即Cornetto,但和现代的短号完全不同)的木制喇叭。

风琴的构造也逐渐改良,到十三世纪时,除用做伴奏外,独奏也变成可能了。十四
世纪开始,也附上低音用的足踏键盘。在中世纪还出现携带用的「袖珍风琴」。这
时独奏用器乐曲虽然还没有问世,所有的乐器只用做伴奏,但随着世俗音乐的进步,
乐器也逐渐改良了,于是引发现此后走向纯器乐演奏的道路。

□ 荷兰乐派作曲家

像这样,音乐逐渐进步,从社会中发展的高级音乐技巧,也流传到民间,而民间音
乐的自然性,也影响了教会音乐,音乐逐静脱歌词的束缚,走向独立的艺术境界。
具有真实意义的作曲家,也从这时期开始诞生。

如前所述,高级的音乐技巧,中世纪后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一带发展起来。十五世
纪初叶,英国的邓斯泰布尔(John Dunstable,一三七O-一四五三,数学家、占
星家、作曲家)和比利时的宾萧阿(Gilles Binchois,一四OO?-一四六O),
都擅用对位的技巧,同时写作教会音乐和世俗音乐,引导出新的对位法时代。

接着荷兰乐派作曲家(包括比利等与荷兰)辈出,其中比利时的僧侣杜飞(Guillaume
Dufay,一四OO?-一四七四)、他的弟子奥凯根(Johannes Okeghem,一四二O
-一四九五,生于荷兰、在法国宫廷任职,宗教音乐家),和荷兰宗教音乐家奥布
瑞赫(Jakob Obrecht,一四五O-一五O五)等人,使卡农风(某一声部的曲调,
模仿着另一声部,重叠着进行)技巧有了显著的进步。

比利时的宗教音乐家德普瑞(Josquin Des Prez,一四五O?-一五二一,奥凯根
的弟子,活跃于罗马、米兰与巴黎等地),凭他优异的对位法技巧,成为当时首屈
一指的名作曲家。同时代的比利时音乐家丁克多里斯(Johannes Tinctoris,一四
四六?-一五一一),一生活跃于拿波里,创始了拿波里派唱法(即「美声唱法」)。

随后的比利时宗教音乐家魏拉尔(Adrian Willaert,一四八O?-一五六二),担
任过尼斯圣马可教堂的乐长,曾促进风琴音乐与合唱音乐的发展。自他们下,高徒
辈出,像比利时的罗德(Cypriano pe Rore,一五一六-一五六五),义大利的安
德烈·加布里埃利(Andrea Gabrieli,一五一五?-一五八六),他的侄儿乔望尼
·加布埃里利(Giovanni Gabrieli,一五五七-一六一二)等人,都相继担任过圣
马可教堂的乐长,因在风琴音乐与合唱音乐上的贡献,奠定了威尼斯乐派的声誉。

从荷兰乐派,又出现葛狄麦尔(Claude Goudimel,一五O五?-一五七二)、孔伯
特(Nicolas Gombert,活跃于十六世纪)和阿卡代特(Jakob Arcadelt一五一四?
-一五七五)等音乐家,他们把对位法音乐向义大利和法国等地扩张,到最后的大
师狄拉索(Orlando di Lasso,一五三二-一五九四)时,荷兰乐派的对位法音乐,
达到巅峰状态。然后在风琴大师史维林克(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一五六二
-一六二一)后,荷兰乐派就此沉寂。

荷兰乐派之鼎盛一时,是由于这区域的优秀音乐家,由师弟代代相传的结果。但这
些人才,都接连被义大利、法国和德国所争相延聘,以传授作曲技术。因此,对位
法音乐就传遍欧洲,不再是一个乐派所独占的技术能了。

□ 风 琴

如前所述,利用水压的管风琴,是由亚历山大传入罗马的。从来皮制风袋,取代了
原始的水压,这种新式的管风琴,从四世纪前后,就在教会中使用,从六世纪到九
世之间,逐渐传遍罗马、西班牙、英国、法国和德国各地的教会。但是这种管风的
音域,只有两国八度音以下,以全音阶(没有相当于现今的黑键音)配列,重覆地
弹奏单音圣歌的旋律。这种古老的管风琴,在欧洲各地的教会中,一直使用到十世
纪前后

□ 民间音乐发展

除了天主教的教会音乐外,还有别的音乐。相当于今天的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北欧
各地,脱离黑暗时代,开始建立文化,是在七、八世纪的时候。当时在这一带地方,
时常有「吟游诗人」(Bard)和「流浪歌手」(Minstrel),到处歌唱走动。尤其是流
浪歌手,虽然从事的是低贱的工作,但对乐器的普及与改良,也颇有贡献。

十二、三世是骑士精神盛行的时代。从前各国的王公贵候,都分别修城堡,自组骑
士团,以保护自己的领地。到了这个时代,各地治安已相当良好,也受到天主教文
化的董染。更因十字军经常远征耶路撒冷,输入东方文物,贵族和骑士的生活,变
得格外富裕。于是在这些上等阶层,也开始喜爱起诗歌与音乐。

以法国南部的普洛文斯地方为中心,直到西班牙和义大利等地,出现了一大??「游
唱诗人」(Troubadours),他们全是天公贵族,或是有身份的骑士。他们经常旅游各
地,在王宫或贵族府邸歌唱,这些曲调与诗词,全是自己写作的,内容大都是爱情
故事。在这些风雅之士中,最有名的是波阿第耶的领主吉约姆伯爵(十三世纪初)
和贝特朗·德·波伦(十二世纪末)。

在同时代,法国北部也有一??「游唱诗人」(Trouveres),较为著名的是英王李查一
世(号称「狮子心」的勇者。十二世纪末)、挪威泰波(十三世纪初)和亚当·德
·拉·阿尔(Adam de la Halle,一二四O-一二八七。他曾写作音乐剧「罗邦与
马丽翁,被视为后世歌剧的先驱」等。

不管是称为Troubadours,或称为Trouveres,其语源都一样,原意是「发现者」或
「制造者」。在「诗」的方面,前者大都采用恋爱或享乐的题材,而后者却以宗教
与道德的题材为主。

在同时代里,从德国南部到奥国之间,也出现一??「爱情歌手」(Minnesanger),他
们也是一些贵族和骑士,时常引吭高歌自作词曲的歌调,题材则包含恋爱、自然、
道德与宗教。这些爱情歌手,经常举行「歌唱比赛」。华格纳曾根据聚集在华德堡
朱宁嘉郡主赫尔曼府邸的一??「爱情歌手」,写作过一出名歌剧「唐怀瑟」。

当社会安定,在老百姓阶级,也拥有产业之后,百姓间也开始仰慕文化了。「流浪
歌手」和「江湖艺人」,从十四世纪起,成为「市井乐师」,经常参加公众行事与
教会行事。

从十四世纪起,在德国的工商业者之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名歌手」(Meistersinger)
,他们也都是自己写诗谱曲,而且自己歌唱。在这些「名歌手」中,最著名的是,
纽伦堡的鞋匠汉斯·沙克士(Hans Sachs,十六世纪)。此后骑士精神衰微后,老
百姓逐渐活跃于社会,这时音乐也由骑士移到百姓阶层。

前述的游唱诗人、流浪歌手、爱情歌手和名歌手的音乐,都在教会之外盛行起来。
他们的歌词,全是有韵律的诗,而不像散文式的教会歌曲。他们的音乐具有明快的
节奏,而不是经文式的。他们的曲调,是歌谣式的,和教会音乐全然相异,因此很
投合民众的兴趣。这种音乐,为了便与「教会音乐」彼此区别,故通称为「世俗音
乐」,但「俗」字绝无低级卑俗之意。

世俗音乐也从教会音乐中,承继了调式、记谱法和复音音乐的手法。从「游唱诗人」
以后的世俗音乐,曾遗留下许多乐谱(大都为四线谱),在世俗音乐中,也有各色
各样的合唱曲。从世俗音乐中,又出现了新的调式。这是相当于今天的大音阶与小
音阶的「艾奥尼安调式」(Ionian)与「伊奥利安调式」(Aeolian),到十六世纪时,
这两种调式,也采用到教会音乐中。

把七段音阶的第七音,经常置于第八音(即主音)的下音,当做导音(导入主音的
音)的方法,也产生于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中。

===

这是一篇明白人写的东西,多乎哉,至少在简体汉字中,不多也!

http://blog.udn.com/osg/1456319

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召开国际记者会(BBC)

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召开国际记者会

林楠森
BBC中文网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水扁对办案的司法人员提出指控

被关押近四个月的台湾前总统陈水扁通过其办公室召开国际记者会,他从狱中发表声明,声称他的遭遇是倒向北京的国民党政府对政敌的斗争追杀。

陈水扁在这份声明说,他知道他的判决已经写好,所谓的司法程序只是过堂的闹剧,召开记者会是为了提出抗议与控诉。

他在声明中指控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剥夺他的人身自由,并以延续羁押作为威胁与惩罚,企图限制他的言论自由。

向中国倾斜

这份旨在向国际社会发表的声明说,马英九政府就任后迅速向中国倾斜,为了换取北京当局对国民党政权的呵护与照顾,在政党轮替后随即对民进党政府官员进行无情的清算斗争。

台湾去年政党轮替后除了陈水扁立即被管制出境外,民进党政府的许多重要官员陆续被收押禁见,其中包括前国安会秘书长与前调查局长这两名主要情报首脑;一度被收押禁见的还包括一些民进党的民选地方首长。

陈水扁说这一系列的关押是假借司法之名,赤裸裸的以国家暴力对政敌进行斗争与追杀,用反贪腐来丑化污名化民进党政府对”台湾优先”与”台湾主体意识”的坚持。

在总统任内被认为推动独立的陈水扁并表示,他被上手铐收押与外界完全隔绝,是因为中国特使陈云林到台遭抗议而被”秋后算帐”。

去年到台进行两岸两会陈江会谈的陈云林,在台湾期间遭到独派民众激烈抗议,陈水扁遭到收押的时间就是在其离台不久后。

对司法提指控

他在声明中也对办案的司法人员提出指控,他说特侦组以扬言”扁案办不出来就走人”来向执政当局交心表态。

在记者会上除了陈水扁这份声明外,他的律师也再度提出笔录证据,指控检方对证人的证词断章取义,并威胁利诱证人对陈水扁作出指控。

陈水扁对起诉他的几名特侦组检察官提出了滥权起诉的控告,其中被控告的两名检察官已被调离特侦组。

台北地方法院此前罕见地以并案更换法官的方式,改派法官蔡守训推翻将陈水扁无保释放的原法官裁定,并将他延长铱押,陈水扁说这是司法枉法沦丧,令人不寒而栗。

卸任不到一年的陈水扁,前后被关押己将近四个月的时间,蔡守训除了裁定关押陈水扁外,并再度延长关押时间两个月,这意谓陈水扁至少将被关押到今年五月。

陈水扁在声明中说,这种惩罚性报复性的裁定不仅史无前例,更明白表示蔡守训在进行实质审理前心证已成,彻底剥夺他接受公平审判的机会。

法院最近一段时间密集对陈水扁的家人部属开庭审判,陈水扁本人被指控的审判目前仍在实质审判前的司法准备程序,而他的妻子吴淑珍受到的一系列指控则已进入案情审判,并已与多名提出指控的证人当庭对质。

====

陈水扁已被搞臭。但愿,这不是一场文革。

我喜欢的Beatles(Finale)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再拖出一线来,也是不得已。有始有终,始于自然,终结于戏剧,音
乐是最讲结构的,也讲究些礼仪。我还是把先前三条线作个Links:

我喜欢的Beatles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36229613
我喜欢的Beatles(I)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36784875
我喜欢的Beatles(II)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37562511

Finale在歌剧中指终场,很长的一片段。比如魔笛,No.21(帕米娜寻
短)以后就进入Finale。终场总还是要精彩的吧,留下的歌不多了,也
还能凑出一场戏。还是从Sgt Pepper…这开场白贴起罢:


It was twenty years ago today,
Sgt. Pepper taught the band to play
They’ve been going in and out of style
But they’re guaranteed to raise a smile.
So may I introduce to you
The act you’ve known for all these years,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We’re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We hope you will enjoy the show,
We’re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Sit back and let the evening go.
Sgt. Pepper’s lonely, Sgt. Pepper’s lonely,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It’s wonderful to be here,
It’s certainly a thrill.
You’re such a lovely audience,
We’d like to take you home with us,
We’d love to take you home.

I don’t really want to stop the show,
But I thought that you might like to know,
That the singer’s going to sing a song,
And he wants you all to sing along.
So let me introduce to you
The one and only Billy Shears
And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MTV是Beatles卡通电影Yellow Submarine中的。Sgt Pepper…
是一个很好的专辑,所谓概念专辑,弄得象一场演出,起始就是这首
歌,中间还有一个Reprise,估计这条线就只能承痛割爱了。

末了掺杂了几句歌是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The Origin of the name Sgt Pepper is disputed. The Beatles’
former road manager Mal Evans is sometimes cited as having
created it as a jokey substitute for ‘salt ‘n’ pepper’. Others
suggest he name was derived from the popular American
soft drink ‘Dr. Pepper’.

\”乱力怪神\”与 \”功夫孔子\”(BBC)

“乱力怪神”与 “功夫孔子”

蒙克
BBC中文网记者

周润发在电影中领衔主演孔子的消息估计会让孔圣人大跌眼镜(要是两千年前有眼镜的话),因为”子不语乱力怪神”,现在却偏偏要由以演”乱力怪神”出名的艺人来演孔子。

在《卧虎藏龙》扮演功夫大师的周润发,曾经在许多香港影片中扮演争勇斗狠的黑道人物,现在他要在即将启动的国家投巨资拍摄的史诗影片《孔子》中扮演这位至圣先师。

据导演说”周润发演孔子有不可替代性”,这个”不可替代性”不大可能指他学养深厚,估计是说他的知名度。就像用孔子的名气推销诸如”孔府家酿酒”、”三孔啤酒”、”孔府香油”这类现代商品一样,电影制作公司希望用艺人的国际知名度推销古典的儒家圣人。

中国投1.5亿元巨资拍摄《孔子》似乎是近年来儒学热水到渠成的结果。由官方主持的公祭孔子仪式已经进行了多年。去年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上,大批演员扮孔子的弟子登台演绎了各种儒家理念。近年更有人通俗解读本来已经十分通俗直白的”孔选”,使解读《论语》变成了商业成功。

和谐理论?

面对中国前几十年经济发展,社会发生巨变,官方意识形态出现混乱和真空状态,更有学者提出要把儒学超出学术范围,发展儒教,并立为官方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为政治哲学,儒家强调社会等级和尊卑秩序,儒家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或”天人相应”之类的说教,直观地将社会秩序类比于自然秩序,并接受其合理性。

而之前的马列理论则强调社会矛盾在经济上的必然性,认为矛盾爆发会解决并促进社会和历史发展。同马列主义一样,自由主义和人权理论都具有很强的分析性和揭示性。因此相比较而言,宣扬调和矛盾的儒学等传统伦理更适合为中国特色的和谐作注脚,因为中国特色往往被总结成”不争论”、”不折腾”这类模棱两可,理论性差而适用性强的特性,如英国智囊总结出的”北京共识”。

软实力?
“子不语乱力怪神”

宣扬儒学首先有维护国内社会稳定和政治合法性方面的含义,因为社会控制除了要依靠经济力和政治力外,还需要道德感召力,也就是软实力。据说时下中国监狱系统中也流行”儒学服刑”和”孔子讲坛”,用儒家伦理改造囚徒。

除了对内的社会控制,对外宣扬软实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关注。在奥运前后这一年时间,随着中国民族主义讨论空前热烈,中国的”软实力”成了重要话题。

在奥运前中国电视台发起奥运频道的直播现场,中国著名电视女主持人胡紫薇通过镜头对全国人民慷慨激昂地谴责其夫(另外一名电视名嘴)的婚外情,她捎带提到中国缺乏”软实力”,说中国在不能出口价值观前很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被胡紫薇引用的法国前外长Hubert Vedrine曾经描述美国实力的时候,强调了美国的”软实力”,即美国的文化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

孔子学说和儒家的政治伦理是否能代表中国的”软实力”似乎在于儒学宣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社会共识。就像孔子两千年前究竟说了什么?孔子是不是长得象周润发?似乎没有于丹解说论语重要,没有周润发的吸引力重要,因为后者才具有现实意义。

“儒学糙粕”

孔子及其学说其实一直充满争议。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政治运动将孔子作为封建伦理和政治保守的代表大加批判。即使在今天”孔子热”和学习儒家经典”读经热”也充满了争议,比如儒家学说里面维护帝王皇权,男尊女卑和等级观念等一直被视为糟粕。

批评者还说,孔子当初诛杀少正卯,就相当于后来斯大林式的肉体上消灭学术和政治异己。

在当今多元化、国际化的中国社会,要确立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即使有官方支持,孔子说教和儒家思想要取代其他现代社会学说绝非易事。或许只有那些能够同现代学说和社会伦理并行不悖的儒学教条能够发扬光大,比如”子不语乱力怪神”。

两千多年前,孔子能够重视经验,不信超自然能力和其他神奇功夫,显示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精神。不过等《孔子》史诗影片横空出世的时候,免不了要同其他讲”乱力怪神”的电影争夺观众。

====

周润发咸鱼翻身,一跃而为“国师”了。

读史笔记:遁世哲学

读史笔记:遁世哲学

时势巨大的潮流
自知无法控制与改变
规划城邦,设计新生活
不如沉醉遁世哲学:

犬儒派关注道德
灵魂同上帝亲疏远近
世上的知识、荣誉
对他们一文不值

斯多葛和伊壁鸠鲁
关心于伦理学
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
兼研习其他学类

斯多葛派修辞逻辑
令人费解的抽象论证
伊壁鸠鲁派也研究物理
倡导人类自由意志

神不足畏,死亡
无声息,幸福能赢得
所有可怕的都可以忍受
困难都能克服!

03/20/09

===

四人转那一线,南怀瑾说,再产生不出一个新的思想。新思想还真不
是个人意志的事情,更是社会变动时所需。说句实在话,更是社会层
次的,政治(府)所促进的。这个就连佛教和早期基督教都是的,更莫
谈达尔文和马克思了。

想到这一节,便想到古希腊后期的遁世哲学,写一首读史笔记。

我喜欢的Beatles(II)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昨晚休息了一下,那一条Beatles线就降到很下面去了,看来流行歌
曲要赶上趋势真还不容易。但Beatles总还是珍贵。

我把前两线再作两个Links,便于查找。

我喜欢的Beatles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36229613
我喜欢的Beatles(I)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36784875

前一条些是成人了一些,现在再回复童贞与自然。就先贴一首列侬的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吧。这首歌与Penny Lane是一个单辑的
两面,是Sgt Pepper…时期,也是他们艺术顶峰期的。一般来说,
摇滚歌曲能制作成单辑,就是一两支歌的一个专辑,那歌曲的水平肯
定不低,至少,没人会化那份银子。六十年代人对摇滚是狂热的,哪
象现在一切都是网上免费,故而,渗透也不深,毫无疑问。

It started out as a nostalgic view of Salvation Army orphanage
in Woolton, where he, Pete Shotton and Ivan Vaughan used
to play amongst the trees, and ended up, like so many of John’s
songs, as a rumination on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John recognized the fields as a place where he could be alone
and let his imagination run free.


(refrain)
Let me take you down, ’cause I’m going to Strawberry Fields.
Nothing is real and nothing to get hung about.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 misunderstanding all you see.
It’s getting hard to be someone but it all works out.
It doesn’t matter much to me.

(refrain)

No one I think is in my tree, I mean it must be high or low.
That is you can’t you know tune in but it’s all right.
That is I think it’s not too bad.

(r)

Always no sometimes think it’s me, but you know I know when it’s a dream.
I think, er No, I mean, er Yes but it’s all wrong.
That is I think I disagree.

(r) &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这个MTV Clip是Beatles的电影Magical Mystery Tour里的?Magical
Mystery Tour是Beatles的第三部电影,比Help要好!

Because of these romantic associations, Strawberry Field became
a symbol of his desire to be alone, of his feeling that he was somehow
set apart from his contemporaries. If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is
a song about John seeing the world in a different way to everyone
around him, the meaning is clearer in the earliest version of the lyric,
where he wrote that no-one is on his wavelenght, they’re either ‘too
high or too low’. By the time he came to record it, he had deliberately
obscured this meaning perhaps for fear of being labelled pretentious –
by sing that no-one was in his ‘tree’, as this was either too high or
low.


纽约中央公园还有一个Strawberry Fields (memori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awberry_Fields_(memorial)

地下灵修

地下灵修

地底下的城市
有一千零一夜的传奇
一千零一夜花园
一位埃及少女

天生丽质难摆脱
太多人追求
不复有东方月下良姻
终日不得安宁

战争,宗教迫害
严酷的环境
把人们引入地下生存
地下居所、地道、

市场、地下城防、
议会厅、墓地一切齐备
小教堂中少女祈祷
得到上帝佑助

她,生出了胡须
了却了一切身外烦恼
修成了智者,隐士
每日严厉戒行

03/19/09

====

这一首写Cappadocia的地下城,那里有St Onuphrius的传奇。


St Onuphrius(Humphrey?)在图象中是男女合身,长长的白胡须,
却有发达乳房。身前有织器,系纺织圣。

这种基督教早期隐修,确实很感人。与今天价值观大异,因而堪称传
奇。我写这个诗,是思考灵修中阴阳合一的问题,比如列维-斯特劳
斯就说佛教男僧都修得很阴性,这里面有学问的……

Cappadocia我还写过两首,这首“鱼符洞窟”尚行: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17804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