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22

由周作人《关于苦茶》扯开去

由 xw » 7月 27 2011

白话文运动的一批先行者,能让我打心底共鸣的,也就是周作人了。周作人的身世
比较复杂,历事多,我也只能评其文。新文化文章一般人好称周氏二兄弟,大周不
用多说,我估且把老么称小周。小周的全版传记也没有读过,前些年回国买过一本
《周作人的最后22年》,篇章有些急,不太好。读过小周不少集子,有的还真是
一读再读,不是说有多好才读,只是想读明白。因为小周的文章中含金量很大,信
息引用比比皆是,不到那份智识水平还不能弄清。诚然,小周为文态度可倨,让人
读了不生厌,包括四九年后的一些短平回忆,心态偏执,不可否认信息真实,可引
作史料用。

一般人谈诗与散文,散文要写实,记叙一些。如果能为学者史家引用,就够功力!
小周也写旧诗,爱六朝,但又称不懂诗。什么都说不懂,一生就这么诚恳耕耘,收
获丰富无比。不说散文集,他的译笔还是上乘。他译文包括古希腊文,这点源于早
先南京读书准备译新约全书,虽后历日、英等文,古希腊文一直是国中珍贵不多的
几位。因而四九年后依然能凭此混一碗饭度日。

不好睡的时候,往往要翻几篇周的作品,就平和了。前些天再翻《苦茶随笔》(我
个人以为这是他最好的一本散文集!),翻过“小引*忍过事堪喜”,直抵“苦茶”
一章而去。周作人对民俗具细非常用心,无论是童谣还是油盐酱醋,这篇谈的苦茶
也算题记,由此他考证了各种非山茶科的茶叶替代品,按现在英文说的Herb Tea。
当然周只谈及中国古代及古中各地以及日本一些习惯植茶,没写到更多地方,因为
他也没有到过更多地方。周苦心考证,虽成了篇章,但具体发现手中的苦丁茶(日语
唐查:To-cha)还是身手切行,见下面引的第四段。当时国内这方面的书籍自然短
缺,从日文书考证起实在是不得已。

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
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
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
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
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
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
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
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拘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
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
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


我把这一段从这里切断,也是写这个贴子的一点心思。考书不得力,把茶叶弄干平
直由叶辨认,就认得原物了--拘朴树。我也想起来是早先玩的狗巴,叶边带刺卡
人的。西方称Holly,因为常绿,学名冬青,圣诞周围结着红果子格外喜人,圣诞
植物之一,便有了Holly。读这一段还有的感思就是去南美饮过有名的马黛茶Mate,
上次从巴塔戈尼亚还买了一大罐回来,兼买了两个带银吸管的马黛茶壶。茶至今还
没有喝完,也许离开了南美的人情之境,茶也显得格外苦,难以下咽。

馬黛茶 

“大哥﹐喫一口茶 
喫口本地的馬黛茶吧? 
喫了這口茶 
智利就是你的家﹗” 

茶葫蘆一盤﹐銀吸管一隻 
開水沖嗤一聲色香味 
“一人一口輪着喫 
親兄弟﹐好姊妹﹗” 

泡茶的姑娘家 
目光滿溢乍見的驚喜… 
搜尋…無奈…… 
沒有一個人回應 
(都在思忖他人的病毒 
或者是細菌?) 

“我來喝一口吧” 
濃郁的滋味…苦澀的滋味… 
––冬青 
一雙無奈的眼睛 
她多么渴望 
世間所有的人都能 
圍坐一爐﹐共一盤茶葫 
一人一口馬黛茶 
無猜無忌 
像孩子和鄉親﹗ 

她為什么要乞求別人﹖ 
她為什么要在 
巴塔戈尼亞強勁的冷風中 
乞求別人呢﹖ 

2005/08/30 

小周说的拘朴,我以为叫狗扑还对,小周身上比我文气。无论拘朴,还是狗扑,狗
巴,或者南美的马黛茶,原物大凡是这样的:

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


不难辨认,只要知识分子放下身架与书卷气,举手一摊即得。但能做之人在国人中
稀之又稀。曾经读过一本慧远的传记,作者是香港人,考得半天虎溪在东林寺南还
是北,就是缺脚步一行。前面提到的十大功劳(Mahonia),与此狗扑叶态神似,亦
苦涩无比,古国中人拿来通用可想。但十大功劳确属五加科,人参红参西洋参一科
,与冬青大不相同,都与茶叶所在的山茶科异。


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
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五杂俎》卷
十一云:   

“以绿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
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
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条下云:   

“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于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
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欢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
。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英,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
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
想想大植物学家林奈为了引茶入瑞典,有妇人怀抱茶叶苗乘马车一动不动送到林
奈居住的Uppsala,可惜还是没有培植成。可见当时欧洲人对东方茶叶的迷信,而
在茶叶的国度倒是随便可以替代。马黛茶出于底层人民,或源于原住民,我也没
法理清,但北美有所谓Labrador tea。现在Herb tea更是名目纷繁,都未必是山
茶科。我在想咖啡,北美劳工早即有Kentucky Coffee tree,一种豆荚豆烤了的
替代品,现在又有Hazelnut咖啡。而烟草估计也不用只迷信茄科的某种吸了让人
微醉的阔叶了,替代品亦可有,只是实践的人不多。

小周早已作古,弟子一代代相比风云,但我依旧喜欢这个老玩童。如果配得上,想
一想苦茶庵清读耕耘的知堂老,此贴子也愿作一份知已难遇的礼品。

橡胶树的歌

The Mayan Indian call the resin obtained therefrom Cauchu,
which is pronounced cahouchou and means ‘tree-that-weeps’.

— 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

卡乌臼,卡乌臼
三叶橡胶在哭泣
她身上一道道伤痕
流出像乳汁一样的泪

泪汁一滴接一滴
卡乌臼,卡乌臼
滴落在风中,凝固
凝得像焦碳一样的硬

亚马逊森林,亚马逊河
白河的水与黑河的波
卡乌臼,卡乌臼
都在哭诉着一支歌:

“我来了,带来繁华梦,
我走了,黄金钻石掏成空…
印弟安兄弟难寻影踪”
卡乌臼、卡乌臼

2004/10/07 

橡胶 Seringueira

说到橡胶的来历,自然在美洲原住民那里渊源流长,玛雅人古代比赛用的球,是用
橡胶做的。玩这种戏的还有海地的泰诺人(Taino),巴西中部的阿皮纳耶人(Apinaye)
和瓜拉尼人(Guarani)。奥里诺科河上游沿岸的原住民用橡胶包住鼓槌,在潮湿的
木头上加一点胶,这样比较容易点着;当然更多是用橡胶修补填塞独木舟上的缝隙。
亚马逊原住民还有一项就是吸食生橡胶,象烟草或Ayahuasca生幻。说到这一点,

Continue reading

胶农 Seringueiro

橡胶的故事直干系着亚马逊森林,马瑙斯又是夕日的橡胶之都,故而多个篇幅亦言
之不尽。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中有专章讲胶农,中译者王志明先生直用音
译作谢林葛尔,这名字听上去好传奇,至少让人想见Omagua人吸生橡胶用的唧筒
或灌注器Syringe。葡萄牙语Seringueiro,英语的通俗名也传神,叫rubber tapper
,跟糖枫树取枫糖浆,或别种形式树液采集通称。列维的书中说:“产橡胶的主要两
种树是Hevea和Castillea,在当地方言训分别称为Seringa与Caucha,第一种比较

Continue reading

说白

由 xw » 7月 19 2011

很喜欢庄子人间世中的几句: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好一个圆满的心灵
境界,其上下借孔子的口吻,说颜回,我用白话转说:若能入游名利的樊篱而不为
所动,人家听你的意见就讲,不听就不讲,不走门路营求,不打旗号招摇,处理任
何事都寄托于不得已,这就差不多了。一个人要消除脚印容易,走路不踩地则难。
被人驱使易作伪,顺其自然就不。只听说有翅才会飞,没听过无翅也能飞;只听说
用智慧去寻求知,没听说不用智慧也能。看那空虚之境,虚室中生出白光,吉祥止
于此。。。

最近爱上了脑科学,订购了一个脑模型,借了一套DVD教材,不少资料片,也是源
于上回自然史博物馆的Brain展。昨天看了一部谈到颞叶脑宗教感情部与灵异的录像
片,谈到癫痫epilepsy,感觉夸张与敏锐,使我有矛塞顿开的感觉。按说,中国文
化也讲太阳穴,尤其是一休僧思考问题时敲Temporal的形象。印度人讲天眼,而
录像中的脑科学家确是一位印度人。我只听闻洛尔卡有癫痫症,难怪能感觉人所未
能的具细,还说达利的画中也有此情形,即是一种感觉强度精细与夸张,原来与宗
教感情是连带的。

以前对癫痫症只知羊痫疯,还以为是什么性病。癫痫症病人很容易受暗示,就怕闲
言碎语了,谣言象一阵风!记得在脑展上得知咖啡因会阻塞睡眠神经,而卡洛因与
可卡因倒是更提升人的感官敏锐,只是这些痛快感觉维持会成瘾。提到Meditation
,与Study一样固化脑智,包括睡眠甚至打个小盹,看来庄子说的一点不错,而孔
子骂有弟子昼寝就有点过苛严了。

这里有点ADHD。提到ADD,精神不能集中的现代病,尤其在美国,看动画长大的,
打棒球或冲浪网,这不是个好兆头。精神不能集中,便没了逻辑与记忆。佛教说戒
定慧,原以为只是修行,确实也是人的一般。人不能Focus一件事,屏敝其余,那
是原物也看不清楚。就说色彩吧,白色有多样的白,鸡蛋白,鸡蛋壳#f0ead6的白
就不一样白,还有贝壳白#fff5ee,汉白玉,甚至雪中的白#fffafa也不够。白是各
种色彩的综合色,综合的成份不均,也不能白。

这回调试网站的底色,终于遇到了自己最忌怕的颜色搭配。本来网站冷色调,应该
搭配雪白,或珍珠白#f0ead6,可惜这些冷物都还带褐底。象牙白较理想#fffff0,
米色偏黄,玉兰花白#f8f4ff较偏冷,都在饱和色附近。以前一直是歌德门徒,对
颜色的客观性关注不够,怕丧失了主观能力,这回调色版,不得不面临客观色颜对
比。对比发现,纯正的白还是在理想中的,圆满的白世间难遇。即使偶尔一遇,加
些时日风化一张白纸也变黄了,怎么样的添加合成补足漂白也不行。

此外还有银白,灰白,梵尼兰冰淇淋白,英文中的近白字汇可谓丰富,中文对译都
对不过来。Silk white, Beige, Pale spring bud, Cosmic latte, Antique white 
, Moccasin, Linen, Isabelline, Navajo white, White smoke, Ghost white, 
Splashed white, Gainsboro, Lavender blush, Ash white, Pale gray…….. 
每一个命名后面都有一首诗,一件历史传奇,怎么说文化发达呢?对颜色客体性的
关注我想林奈鉴定植物中就从拉丁文引用创造了许多词汇,歌德崇拜林奈,可惜功
夫用在另一个方向。歌德的色彩学虽跟牛顿对着干,却是后世画家的珍宝。而林奈
从来不在意所谓绘画还有艺术,无用的一概摒弃。科学有较强的理性与客观性,终
究丰富了文化,造福人类,当然作为科学的创造者却有极强的感性,由此方有灵感
激情想象力及创造力。科学知识是个集体的综合,这么说客体。

记得朱天文写红绿色谱表,何等绚丽?中国人重红绿,蓝就不够,白就更不重视了。
而真讲红绿,愈到元明清愈驱暗,什么朱红,碧绿,虽然叠了色,却离饱和的红与
绿远去,似乎自然原色愈逼人似的。这也许是主观色彩,观念的不足。

回来原题说白,小时候有两样色,一蓝,一白,似乎就看不到元真的,象海军衫那
么干净的,都感觉沾着洋气。蓝,总给我远方的感觉,而白,在中国传统中还带晦
气。颜色逼真都带着险情,只有理想中纯白,顿悟?圆满的白只在意念中闪电,开
启智慧,昭示未学。

由 xw » 7月 06 2011

秋子好诗情,还没到秋天呢?林奈那岛我还真没去,好象风子去过。

是谁说过,逝去的亲人,托体同山阿,也化作泥,营养了泥中的百草花卉。由此,大
地百生皆有了亲情,我是这样忆念自己的母亲的。林奈一线中也有此抒发:

…when animals die they are converted into mould, the mould into plants. 
The plants are eaten by animals, thus forming the animals’ limbs, so that 
the earth, transmuted into seed, then enters man’s body as seed and is 
changed there by man’s nature into flesh, bones, nerves, etc.; and when 
after death the body decomposes, the natural forces decay and man again 
becomes that earth from which he was taken.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 … 1292192700

秋子诗中之情,母子撕裂般的感情,孤岛、土地与花朵人情,都很入诗。我也引林奈
线唯一一首拉普兰秋日即兴与秋子一和:

剪秋萝

拉普兰之秋 
高原上的湖水一脉沉静 
映彻蓝天 
湿地上满是苔藓 

时间开始沉睡 
踏过原野的语言是风 
给万物司令! 

白桦摇曳,晚霞 
天边如燃灼 
挪威云杉 
立一座稳固的金字塔 

谁的心思都 
象湖水中心的礁石一样落定 
等候严天降临 

9/29/10 

Lychnis apetala L., 剪秋萝 

&

记得林奈传记中说,北欧山野的花一大片一大片,确实让人入境。我入境于花卉就
有阿拉斯加的顿悟,也是植物学老师的一份指点。史宾格勒说:哥特文化的对神的
无限开拓就有北欧密集栎树林岑树林婆娑树叶晃动的影……我这个人喜欢身体力行,
又想到与林奈左右的生日,这么说我喜欢植物也有出身的因缘。

人生也有涯,当世吃一口饭不难,作自己喜欢的事,何乐而不为?

上网杂忆

由 xw » 7月 06 2011

上网杂忆

我来美国的时间,尚没有英特网,我是说的由Netscape开始的图形Browser,当
然此前后还使用过一种叫Mosaic的Browser,以后就是IE的天下了。那时自然有电
子邮件,对于刚来的人是新鲜,够方便。但上网查信件都是用的UNIX或Mainframe
,幸好我还有nextStep…… 

高中接触过苹果机,写一点Basic的程序,大学学Fortune与汇编语言,寻址之类总
是找不着感觉。作毕业论文实验室有PC了,DOS界面与菜单,那些色彩也让人喜欢,
但比不得头一回见到Windows的欣喜,因为不是学电脑出身,电脑使用越方便越好。
那时的C语言与C++,好象是智力多么高超的人的语言,望尘莫及。好在家里有人作
电脑生意,有机会使用软件,那时汉化的程式多不稳定,金山是好软件,方便学打字
。那时五笔字型很热门,电脑没向深处学,(其实就是模拟电子线路都没学明白,那
多元微分方程组多难解啊?)电脑软件,汉字输入法不能不学。那时字打得快,可惜
自己的字没写多少。

到研究所了接触了小型机,其实也就是VMS,还不够Mainframe。速度够快的,能
解大分子蛋白质分子晶体结构,当然要运行许多天。读研时也在外兼职,到一家软件
公司搞游戏音乐制作,算是国内搞Midi音乐的头一批。以后出国,接我手的是一位
大学音乐教授,我可是手把着手教他怎么制作音乐。怎么个作曲,不就是胆子大瞎
剪辑胡揍合。由此接触到更多的西方流行乐,倒收获!国内早先一些电子游戏软件
的拉圾音乐就有我一份功劳,多有得罪了。

谈上网谈到电脑,也是因为读过一本电脑发展史,发现电脑的发明还是了不起。虽
然有些人觉得电脑害人不浅,但要总体看,电脑,尤其是英特网改变了这个世界。
现在谁上班不都案前一台电脑,手机及各种电玩无离不开电脑。我对许多东西都持
中性态度,英特网盛放的时代,离不开Browser,九二九三年,到九五年Windows
-95红遍,那时股票横飞,美国人才打败苏联,概念股热火得比二战后Baby Boomer
还要Boomer。那时纽约的电脑展售会此起彼伏,电脑书与电脑软件以及电脑日新
月异,更新换代,拉圾桶里扔得到处都是。这时想解模拟线路或电子线路的线性微
分方程组或者宏汇编,几乎不可以。

上网,以前有论坛,中文论坛有ACT,英文论坛内容更正规,什么问题上网一查就
是。就象现在买了小牛肉不知怎么作,上网一查有几百种菜谱,选经典的来。三下
五除二就是一碗上好的菜肴。纯中文网的出现比较迟,关健还是当时Unix/Linux汉
化不易,一般中国大陆还是上不了英特网。因为读书,毕业后乍工作,也没有在网
上泡太多的时间,有段时间公司上网是要控制的,谁也不敢多泡。

ACT我偶尔发过几贴,CND没发过,但注册有一名。文学城与老茂作过一些底下活
,枫华园发过一段时间的诗,及老诗友海归了,也没了唱合。橄榄树赶了个尾,国
内的中山植物园化过些心力,以后坛面旧贴都无,才到玛雅咖啡驻下了。玛雅咖啡
当初的界面就不一般,再加上她有心我出力,自立老虻阿姗Adagio七格等以网为家
,也有了底气。当然我上网一般是学习,横向与纵向都要学。虽然我在纽约,图书
资料博物馆戏院植物园皆方便,但比不得上网,一维基,一古狗,哪里能比得方便
?玛雅当年为咖啡奔走各论坛大小报,甚至周游世界到处游说,这才有咖啡的繁荣。
我只做了些力所能及,虽也奔走各地,但多是度假,写字多还是自我抒发。遇到论
坛大战脱手他方,或者当一只缩头乌龟,这些都让玛雅担惊受累。虽然这么多年写
了几个字,但能脱开自身扎实做一点公益的也只有这一回网站。玛雅生病了,想独
自安心度日,让大家自营更健全的网站,省了操一份心,这个不难理解。以后新网
站怎么样,就不是以前能挨着或骂着别人过日,或一赌气走人这么简单。但新网站
还是自由随意,注不注册,上不上贴子,读不读,或三个月一年来一回,都是好事
情。管站管理手续尽量少一些,争取不删贴。

从老咖啡分出去的伊甸,乐园,咖啡豆等,风格各异,我也常常去。

老咖啡的人风格闲散,都是业余时间,也不图干什么大事业。累了的时候,有个地
方好歇脚,高兴的时候有个地方可抒发,旅行有照片,尽管贴。读书有体会或草稿
笔记一样好贴。回不回贴,打理回贴都省些口水。

也许这样的风格是慢慢形成的。杯水车薪,也愿此网站能长驻久安。

東非大裂谷

由 xw » 7月 11 2011

我站在山谷端
望一往無垠的東非大裂谷
由南往北,一馬平川
感覺莫名的震惊
絕巘上一淌綠
紅土新路基。山腳
有几間馬賽人村落窩棚
圓錐形屋頂
“非洲歡迎你!”
牧民披紅掛綠,招呼
操生硬漢語

薩凡納,干熱草原
一直漫延到遠方地平線
稀樹點點,牲畜,百種禽獸
与人類在此混居
這里人与人的差异,比外方世界
國与國的差异還大。
清早的稀樹林,百鳥爭鳴
河馬靜伏于水
蝴蝶翩飛,來往澤湖
一路上百獸方蘇
睜著朦朧的眼看你

我感到魅惑,置身
古岡瓦納原陸
遵循通古大地上的一般規律
干旱的季節
飢饉,弱肉強食
种族滅絕。黑暗之心
一隊隊黑人奴隸被押解著走過
近現代一幕幕野蠻交易
換來人間文明
如果文化文明不止于血腥
誰也無法責怪誰﹗

部落戰爭,非洲富貴
從中一樣謀暴利
懺悔,圖片刻間安寧
涵蓋人倫的宗教与自然對峙
地獄之門,婦人變岩柱
水牛變得脾气乖戾
裂谷中座座火山起伏
融岩,噴發出大量營養質火山灰
覆蓋哺育着一大片原上草
几百万角馬遷徒
逐云腳,尋水方位

鼓,非洲的靈魂
隨黑人奴隸腳步點播全世界
開古典音樂僵局
复興現代文藝
過往先民原始生命力
在赤道非洲夜龐大月亮下
擊蕩欲望,鼓吹死亡
拒絕荒蕪空曠,愛滋病
如果你無動于衷,明眼與好奇心
激情靈感不復,僵屍一具
平庸詩歌無容天地

你只有平凡生命
把握土地,土地的根苗
象牙塔中陳句……
從一种虛妄走到另一种虛妄
如夢幻泡影。東方啟明
大地賜我另一重生機
清早的煙霧升起在親切的泥土上
飢腸轆轆……土地
無私地奉獻﹕ 肯尼亞山的云
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如此從容落定!

北方多神秘,東方﹖
赤道非洲人民
赤裸透明如敞露的東非大裂谷
裂谷帶山脈、湖泊毗連
陽光下格外分明
痛苦也源于斯﹕
一盤散沙,不具備強大社會构造力
祖祖輩輩從事原始生計
游牧、象牙与黃金
從事人口貿易
這地中海岸古習

一千万年前從地底
涌起一英里厚的岩漿層
冷卻,皸裂,,
遂有了東西兩道巨大峽谷
東邊一道還在漫延
從坦桑尼亞棕櫚海岸
漫延到死海之濱
穿越紅海一一淚之海門
亞洲与非洲分離。肢離痛楚
非洲母親隱忍,古陸
再一次分崩離析

原野各式猩猩﹑
狒狒,眼望着熱雨林委縮
類人猿踏上干熱草原
白云悠閑天山嶺
投影地面黑斑
紅塵、綠蔭、稀樹草地
走出智慧人群
對此我心頭滿生感激
活在這珍貴人間
人們競相于通往天堂的道路上
我只身守望大地

04/15/11
====

非洲大地理的诗我写过一首冈瓦纳,这一首非洲大裂谷是心仪已久,第一次在山谷端
望见时的由衷感慨,真可谓倒吸了一口气。磨了一些日子,算是非洲一组诗的起始,
也是终结篇。用了些繁体也只表现其古,另有一些古字得用。

Great Rift Valley

&
原先在咖啡豆贴有一版,有反馈,这作了些许改动,算了了心愿。

南极探险家

由 xw » 7月 05 2011

最近借了一套英国出的探险家纪录片Great Adventures, 系列有如下一些人物: 

Chirstopher Columbus 
Sir Francis Drake 
Sir Walter Raleigh 
David Livingstone/(Stanley) 
Robert Falcon Scott 
Ernest Shackleton 
不是很好的一套,但值一看。当然哥伦布可免了,也是非洲回来看到列文斯敦感到 
格外亲切,一直也很喜欢Walter Raleigh的传奇。Drake在我印象中一直不佳,但 
此系列的英国家主义色彩浓,也不得已,国家就象私家都等着发迹。后面两位是南 
极探险,原先真还不熟,也是周末到期有人HOLD不得不看,就先看了Shackleton。 
这极地探险真有点象体育比赛似的,竞赛的是国家整体。那时人也真热情,虽然有 
一战炮火烟起。 

这样晚上再看一本极地探险的发现丛书,早晨再看Scott,对南极探险有了些印象。 
我摘录一些句子,把这个系列总结一下也不妄化了这点时间。再说,咖啡里已有人 
闯起了南极,南极不再是一块空白的冰雪大地。 

一般以为发现南极大陆的是法国探险家杜维尔(也是他从希腊带回米洛的维纳斯断 
臂像的),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有捕鲸队在附近出没,这些似乎不为一般文明世界多 
道。毕竟人们只需要点灯吃肉就是了,何必血腥?真正掀起南极探险热的是北极后 
(北极探险Peary与Cook之争,最后都是作假),北极探险也有所谓西北航道的原 
由,而南极,倒是源于古哲们以为地球应有一块南大陆才能与北半球维持平衡。 

南极探险倒是真的,真探到的第一人是挪威人Roald Amundsen,有黑旗为证, 
并且作了照相测定,这些北极Peary&Cook就没作。当然新闻已为他俩暴了,打 
架也是他俩。剩下来的青年闯将只有南极一途了。 

At the South Pole, December 1911.jpg
Amundsen’s crew at the South Pole, On December 14, 1911, the team 
of six, with 16 dogs, arrived at the Pole (90°00’S) 

三十五天后,斯科特的队伍到达,见到挪威旗,并有一封阿蒙森代转的信,并祝他 
们回程幸运。可是,斯科特回程中遇到了不幸。沙克尔顿第一次与斯科特探险途中 
发生过节,以后两人间一直不快。此后,沙克尔顿想进行一次横贯南极洲的行旅, 
运气极其不佳,一到南极近海船就被冻住了(1914年天气奇冷!),演绎了一段求 
生救险的故事。这是西方探险家,尤其是英国海军的传统,真了不起! 

地质学家普里斯特利,曾分别和Scott及Shackleton过冬,后来见过Amundsen 
。1956年,他有感而发地说,如果能把这三位探险家的优点加在一块儿,就可以 
塑造出完美无缺的的极地英雄:“若要科学探险队的队长,请给我史科特;若要快 
速而有效率的极地远征,我要阿蒙森;但是如果是处在逆境,那就跪下来,恳求上 
苍把沙克尔顿赐给你吧。” 

South Pole routes by Scott (green) and Amundsen (red), 1911–1912

阿蒙森不无欣慰地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我这样事与愿违的人。我从小就梦想到 
北极去,现在呢,我却到了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