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ly 2005

少 林 拳

少 林 拳

少 林 拳 因 发 源 于 中国 河 南 嵩 山 少 林 寺 而 得 名 , 有 : “ 天 下 功 夫 出 少 林 , 少 林 功 夫 佳 天 下 ” 之 美 称 , 是 正 宗 的 中 国 功 夫 。 在 武 林 中 独 树 一 帜 , 久 负 盛 名 。

其 起 源 的 年 代可 以 追 溯 到 北 魏 年 间( 公 元 386— 534 年 ), 距 今 已 有 1500 多 年 的 历 史, 是 中 国 最 早 最 优 秀 的一 项 民 间 体 育 活 动 。名 曰 少 林 拳 、少 林 武 术 或 称 少 林 功 夫 。

少 林 武 术 是 少 林 寺 众 僧 和 俗 家 弟 子 , 在 长 期 修 禅 、 修 道 、 健 身 和 自 卫 的艰 难 实 践 中 所 创 。 又 广 泛 吸 收 中 国 历 代 各 武 术 流 派 之 精 华, 不断 提 高 、 发 展、 革 新, 逐 渐 进 化 成 突 出 实 用 、 内 容 丰 富 、 风 格 独 特 、驰 名 中 外 的 武 术 流 派 。

其 内 容 有 易 筋 经 、 童 子 功 、 罗 汉 拉 手 、 器 械 、 轻 气 功 、 硬 气 功、擒 拿 格 斗、散 打 搏 击 、72 艺 和 防 止 运 动 创 伤 、 少 林 骨 伤 科 防 治 技 术 和 少 林 治 伤 秘 诀 等 为 主, 内 容 十 分 丰 富。

=====

在海外生活,外国人总爱问中国功夫,或者Bruce Li,Jackie Chen
Jet Li之类的,尤其是孩子们。

我在网上只能找到这样一点象样的文字,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武术爱好
者,帮忙找些更详细的资料。

咖啡里有点营养不良,我想起少林寺外场坪上几千少年的演武场,风
沙狂吹,“行如风、坐如钟..”..真有点“沙场秋点兵”的味道。

Gotta Serve Somebody (Bob Dylan)

Gotta Serve Somebody

Bob Dylan

http://bobdylan.com/audio/albumtracks/WindowsMedia/56/serve_slowtrain.asx

You may be an ambassador to England or France,
You may like to gamble, you might like to dance,
You may be the heavyweight champion of the world,
You may be a socialite with a long string of pearls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ou might be a rock ‘n’ roll addict prancing on the stage,
You might have drugs at your command, women in a cage,
You may be a business man or some high degree thief,
They may call you Doctor or they may call you Chief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ou may be a state trooper, you might be a young Turk,
You may be the head of some big TV network,
You may be rich or poor, you may be blind or lame,
You may be living in another country under another name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ou may be a construction worker working on a home,
You may be living in a mansion or you might live in a dome,
You might own guns and you might even own tanks,
You might be somebody’s landlord, you might even own banks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ou may be a preacher with your spiritual pride,
You may be a city councilman taking bribes on the side,
You may be workin’ in a barbershop, you may know how to cut hair,
You may be somebody’s mistress, may be somebody’s heir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Might like to wear cotton, might like to wear silk,
Might like to drink whiskey, might like to drink milk,
You might like to eat caviar, you might like to eat bread,
You may be sleeping on the floor, sleeping in a king-sized be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ou may call me Terry, you may call me Timmy,
You may call me Bobby, you may call me Zimmy,
You may call me R.J., you may call me Ray,
You may call me anything but no matter what you say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yes indeed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Well, it may be the devil or it may be the Lord
But you’re gonna have to serve somebody.

====

Sorry I cannot find the complete MP3.

八大山人与“黑画”–人民网

八大山人与“黑画”

经过文化革命的人大概都记得批”黑画”的事,被批的画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国画家黄永玉。”四人帮”说他画的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含意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黄永玉画的猫头鹰是否有这样的含意,当然,只黄永玉清楚,别人不好评说。

  不过,从中国绘画史来看,”黑画”是有的,”黑诗”也是有的。中国诗歌传统讲寄托,讲美刺,中国史学传统讲”微言大义”,讲”春秋笔法”,这都可以看作”黑画”、”黑诗”的源头。一部《诗经》,解释多多矣。位于《诗经》开篇的《关睢》,从字面上看,明明是一首情歌,汉儒却说是喻”后妃之德”,变成了一首政治诗。对《关睢》的这种解释因为太荒唐,现代学者已无人相信。但至少在清代以前(清代已有人质疑,如严虞?)它是权威性的解释。汉儒对《关睢》的解释也许的确是很牵强,但你又不能不承认《诗经》中确有一些诗,其真实的含义在字面之外。这些我们就不去说他了。

  ”黑”,主要是指隐,用”黑”当然是带有贬意的,”四人帮”仇视人民,又色厉内荏,疑神疑鬼,将那些可能隐含反对他们意思的诗与画称作”黑诗”、”黑画”是可以理解的。站在人民的立场,这诗这画当然不能称黑。准确地说,它应叫作”隐喻诗”、”隐喻画”。

  隐喻诗自《诗经》以来,一直有人在写,且有不少佳作,如李商隐的《无题》,朱庆余的《近试上张籍水部》。隐喻画则见之甚少。到清初,隐喻画突然多起来了。最大的隐喻画家是八大山人。

  八大原名朱耷,系明宗室,后自成进京,又清兵入关,明王朝”忽喇喇似大厦倾”。锦衣玉食的朱耷顿时成了丧家之犬。他先是入寺为僧,继而又转佛为道,然而都不顶用。”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国仇家恨时刻燃烧于心,岂一领袈裟或一袭道袍可以熄得!无奈又只得还俗,佯狂度日,了此残生。

  八大的内心是极为痛苦、矛盾的。内心的熔岩直欲将它烧化,然而他又不能将之尽情宣泄于外,于是他将它压抑,将它扭曲,将它锻造,终以别一种形式公之于世了。这就是八大的那些”黑画”。你看,那些画,气氛是那样的冷漠,那样的怪异,那样的虚寂。然而你只要多看看,并联系八大的身世多想想,就可悟出:这冷漠犹如火山冷却后的熔岩,那正是炽热的产物;那怪异,其实并不怪,那是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的曲折表现;那虚寂,也只是假象,其实内心深处何曾一日虚过,一日寂过?

  八大亦善诗,他的诗多题在画上。诗甚难解。就是与八大同时的邵长蘅亦说:”山人有诗数卷藏箧中,秘不令人见,予见山人题画及他题跋皆古雅,间杂以幽涩语,不尽可解。”(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这些诗是货真价实的”黑诗”(隐喻诗),因为”黑诗”与画一配合,相得益彰,倒又能让人差略看出它的政治含意。

笔者最近读到一本不厚的书:《八大山人诗与画》(朱安群、徐奔选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将八大的一百首题画诗一一加注并作说明。这是很有价值的书,作者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修养和对朱耷生世的详尽了解,将这些”黑诗”、”黑画”的”黑味”一一品出来了。尽管不一定都很正确,但对我们深入了解八大无疑是有重大帮助的。

  八大喜欢画西瓜。西瓜本不是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八大喜欢画它,别有深意。其中一幅,其右下角画有一孤瓜,左半部题有一诗。诗云:

     写此青门贻,绵绵咏长发。   

     举之须二人,食之以七月。

  为什么要点明这瓜是”青门”所贻呢?原来,这有一个典故。汉代的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种瓜于长安东门。此瓜世称”青门瓜”或”东陵瓜”。说明瓜是”青门瓜”,对前朝的怀念是清楚的了。此瓜如此之大,举之须二人,一来歌颂前朝之美好,二来喻复兴之艰难。”食之以七月”,看来时机还不成熟,此瓜尚吃不得,字面外的意思是:要”潜伏爪牙忍受”,等待复国的时机到来。 八大还有一幅《瓜月图》其题诗云:

    昭光饼子一面,月圆西瓜上时。

    个个指月饼子,驴年瓜熟为期。

  八月十五是中秋,乃团圆之日,此时画瓜画月,含意自然不同一般。月是那样明亮,瓜是那样甜美,然月下瓜前之人(画家)内心又是那样残破、凄楚。这两相映衬,其情感意味不难体察。”个个指月饼子”用的是元末汉人以八月十五食月饼为起事信号的典故,借以表达复国热望。然而复国有希望没有?没有。”驴年瓜熟为期”–这”瓜”恐怕永远不能成熟了。绝望的悲哀笼罩全篇。

  八大的画很怪,造型往往不同一般。他所画的鸟,大多是弓背缩颈,眼珠瞪圆,充满狐疑与警觉;有的鸟一足独立,似失去平衡;有的鸟栖息于枝,显得笨拙而又疲惫,似无奋飞之意。凡成对的鸟,总是各望不同的方向;有的画成:一只睡了,一只四处张望。

在形象组合上,八大也打破常规,他将鹿与鸟组成一画,鹿仰头视鸟,鸟低头视鹿;他将鱼与鹌鹑放在一起,这二者一是水中之物,一是陆上之物,合成一画,不可思议。八大画鹰,其眼珠不是望着蓝天或盯着兔子、小鸟这样的猎物却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一只螃蟹。诸如此类的画是名副其实的”黑画”。这些画,有的确有所指,比如他的《题双孔雀图》,画面上拖着三支花翎的秃顶孔雀,有人认为是指江西巡抚宋荦。但大多数的隐喻画,我看主要是传达一种心绪。这种心绪隐喻画与确有所指的政治隐喻画有所区别,它是更富有美学意味的。

  八大题画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这可以看作他的隐喻画的美学概括。”墨点”即”泪点”。”心画心声”。八大将中国绘画美学中重写神、重写意、重文学趣味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也许在八大之前,中国画也有隐喻画,但至少是未出大家,只有到八大这里,隐喻画才成为一个新的画种。八大当之无愧堪称”黑画”的祖师爷。

  ”黑画”是特殊时代的产物,而从”黑画”我们又可认识那特殊的时代。”黑画”其实并不黑!

八大山人——朱耷简介

  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他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

款 识 特 点

  八大山人的字、号、别名特别多,他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后做道士,居“表云谱”。入清后隐其姓名,削发为僧时取法名传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岁。号雪个始于41岁,用到55岁。号个山始见于46岁,直到59岁,他还有驴、驴屋、人屋等号,驴款最早见于56岁,最晚是58岁。

人屋、驴屋同时使用,60岁以前使用的字,号尚有法堀、掣颠、纯汉、綮雪衲、卧屋子、弘选等。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的俗写,至于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以前的字均弃而不用。所书“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与“山人”紧联起来,即“类哭之、笑之”作为他那隐痛的寄意,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艺 术 特 色

  八大山人善画山水和花鸟。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能诗,书法精妙,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有了他的题诗,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他的山水画多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他用董其昌的笔法来画山水,却绝无秀逸平和,明洁幽雅的格调,而是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润明洁,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所以在画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与别人放得不一样,同是“滋润”,八大山人与别人润得不一样。

一个画家,在艺术上的表现,能够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时人所不及。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有个性。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画鱼、鸟,曾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其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个山”、“驴”、“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岁至65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伟,造型极为夸张,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这些形象塑造,无疑是画家自的写照,即“愤慨悲歌,忧愤于世,一一寄情于笔墨”。他在题黄公望山水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与宋山河。表现出他的民族意识。

  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等人,但对后世绘画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一点,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杨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http://www.people.com.cn/GB/41426/41064/41128/3046547.html

=====

前面谈到八大,这里有一篇文章蛮有内容的,值得一读。

雅典人的宗教生活

雅典人的宗教生活

当然并非只有罗马人才畏惧神祗,希腊人对神明同样战战兢兢。罗马
人及希腊人,当初都以宗教为纽带,而结成社会群体;原初的宗教薰
陶和培育,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烙印。众所周知,斯巴达人相当谨惧:
出门远行必选望日;遇战事必先宰杀牛羊,反复求神问卜。再紧迫之
事,即使一切已准备就绪,只要一有不祥之兆,便及时罢手。雅典人
的性情为人,与罗马人或斯巴达人相去甚远,在敬畏神明方面却颇类
似:每月的第一周,雅典军队绝不与敌交火;每逢战舰出海,海神帕
拉斯(Pallas)的牌位必定漆得一片金黄。

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说过,雅典的宗教节日比任何希腊城邦都多。喜
剧作家亚里斯托芬也感慨良多,奉献的祭品和节日的朝拜也多。一年
到头,天天因节日而为神明大摆筵席,供品上插满美丽的鲜花。“柏
拉图亦直陈:”我们不仅祭品送得多,朝拜队伍也花团锦簇,隆重异
常。“总之,大庙小庙遍布雅典地区。庙内所奉祀的神祗,有的保估
城邦,有的保佑部族,有的保佑家庭。每一幢房屋就是一座神庙,每
一寸土地都有一座神圣无比的坟茔。

雅典人一向情绪多变,反复无常,思想天马行空;可是对于旧传统、
旧礼俗,向来谨守不渝,丝毫不敢懈怠。祖先和古代英雄是他们主要
信仰的对象。他们敬畏死人,每年新谷一登场,第一件大事就是以之
祭祀先人。平时对待先人恭谨有加,不敢有半句不敬之词,生怕引起
先人“不快”。总之,既往一切,对雅典人来说都神圣无比。每家有
本代代相传的记事簿,上面记载先辈所确定的礼俗和规章。这些礼俗
和规章成了后辈的信条,不可逾越。若有祭司在神圣的祭仪中加新花
样,结果必是罪不容赦。某些礼规虽然毫无道理,仍代代恪守不误。

“哑剧节”这一天,人们要模仿忒修斯回到阿提卡的情景:一名传令
官手持赫耳墨斯神杖,先仿照古例,在杖上绕花环,然后发出忒修斯
当时可能会发出的声响,排成朝的队列,每人手上托着一套据传忒修
斯穿过的衣服。

雅典还有这样一个节日:每户都要在这一天熬一锅菜汤。此习俗流传
甚久,意义何在谁也不明究竟,可是家家照做不误。

罗马人和雅典人都有“忌日”之说,每逢忌日不能嫁娶,不能有商业
活动,公民大会不能开会,法庭不得审理案件。因此,每个月十八日
和十九日便成了人们净化心灵罪恶 的日子。在普兰特里节,人们还
得把城内大的神明雕像用布遮盖起来。更有甚者,在雅典娜节,人们
除了遮盖雅典娜,还得抬着神像排列转上一大圈,不论男女老少尊卑
皆要参加。此外,每遇荒年或久旱不雨,或是瘟疫蔓延,还要举行各
种仪式祈求上苍,为城邦消灾弭祸。

罗马有所谓的“先知预言集”,雅典也有其“神谕集”。市政厅内供
养一批能预卜未来的“道人”。大街上,“算命先生”,祭司和“圆
梦者”随处可见。雅典人十分相信所谓征兆。如果做事当儿,打个喷
嚏或耳内出现轰鸣,这件事也就断乎做不得了。雅典人在出海前,总
要占卜求签,问个凶吉。如果是婚娶,还要看看天空的飞鸟是否吉利
。要是病了,一定会在脖子上挂个护身符。公民大会虽然隆重,只要
有人说天空出现不祥之兆,即立即就散会。正在进行的祭礼,一旦被
某个坏消息打断,就必须重新开始。

雅典人在开言之前,必先祝福一番。大会发言大都先要祈求本城邦所
供奉的神明,然后才转入正题。若向民众讲话,则必求神隆示。即便
是大演说家,讲话时,也必是张口女神谕旨,闭口女神降示的。。。

=====

“恻隐”之情溢现。。。上回谈到爱斯基摩人的原始生活经验,现在
看来古希腊的相去不远。古代医术有以肝补肝,以肾形的叶的草药补
肾,也都是这个情形。

其实现代希腊人也是很宗教的,山林、路旁与田间小寺庙与神龛遍布。

摘自发现丛书《希腊的诞生》(源于福斯泰尔*德*库朗日的《古代
城邦》)。

《物性论》两节

诗人卢克莱修(公元前99-55年)是伊壁鸠鲁唯一著名的弟子,他是和尤里乌斯
·凯撒同时代的人。他对伊壁鸠鲁有如对一位救世主一般,并且以宗教强度的语
言赞颂了这位他所认为是宗教摧毁者的人:

  当人类在地上到处悲惨地呻吟,

  人所共见地在宗教的重压底下,

  而她则在天际昂然露出头来

  用她凶恶的脸孔怒视人群的时候——

  是一个希腊人首先敢于

  抬平凡人的眼睛抗拒那个恐怖;

  没有什么神灵的威名或雷电的轰击

  或天空的吓人的雷霆能使他畏惧;

  相反地它更激其他勇敢的心,

  以愤怒的热情第一个去劈开

  那古老的自然之门的横木,

  就这样他的意志和坚实的智慧战胜了;

  就这样他旅行到远方,

  远离这个世界的烈焰熊熊的墙垒,

  直至他游遍了无穷无尽的大宇。

  然后他,一个征服者,向我们报导

  什么东西能产生,什么东西不能够,

  以及每样东西的力量

  如何有一定的限制,

  有它那永久不易的界碑。

  由于这样,宗教现在就被打倒

  在人们的脚下,到头来遭人践踏:

  而他的胜利就把我们凌霄举起。

卢克莱修在描叙了当人成为一种内心冲突的受难者的时候,是怎样地力图逃避自己并且枉然无益地想换个地方以求解脱之后,就说道:

  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想逃开自己——

  而这个自己,说实话,他怎样也逃不开;

  与自己意愿相反,他还是紧紧抓住它;

  他憎恨自己,因为他老不舒服,

  但却不能认识他的病痛的原因;

  是的,只要他能清楚地认识了它,

  那么,每个人就会把一切别的都抛开,

  而首先去认识万物的本性,

  因为这里成为问题的,

  不是一个人的一朝一夕的境况,

  而是永恒时间中的境况,

  在人们死后那全部时间之中

  他们所将要度过的那种境况。

=====

贴了巴门尼德,不贴两段卢克莱修有点不够味。这两段摘自罗素《西
方哲学史》。

下面我再敲敲雅典人的宗教生活。

论自然(巴门尼德)

论自然

套着几匹神马的马车
如我所愿
载我奔向远方。
一路上
神马带着我
直奔“神明”大道。
穿过一座座
人烟稠密的城邦
年轻姑娘为我引路。
车轮飞转
咯吱的脆响
不时从车座下方传来。
太阳的女儿
已离开
夜幕笼罩下的琼楼玉宇
随我奔向
阳光普照的天地
以手撩开面纱。
一扇大门赫然在立
门外便是
一条通向白天和黑夜的大路。
门框上方
横放一根粗大的“过木”
其下是
巨石砌成的门槛
两块高大的门扇
直凌霄汉。

女神狄克
怀里揣着钥匙
威武守在门边。
为了博得她的欢心与同情
将这森严的大门开启片刻
姑娘们只得苦苦哀求。
只听一阵隆隆声
门扇忽然徐徐打开。
姑娘们于是一声吆喝
马车顺利进入门里的大路。
女神和蔼地上前,
执我右手
向我说道:
“你好,
你这年轻人
由神拉马车
仙女驾辕
此次前来
显然不是
命运之神与你作对
违你所愿
将你推上这条道路。
你姑且在这儿走走看看吧。
我知道
你凡事都想弄个明白
因此在你得知
凡人的看法
全然谬误
一无可信之处时
切勿惊慌失措。
不过我仍要告诉你:
事物只会如此,
也不可能不如此。”

=====

摘自发现丛书《希腊的诞生》。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朱光潜)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记得从前在中学里教英文,讲一篇小说时常有别班的学生来旁听;但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之后一年中可以再版三版。但是一部诗集尽管很好,要印行时须得诗人自己掏腰包作印刷费,过了多少年之后,藏书家如果要买它的第一版,也用不着费高价。

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在欧洲各国,小说固然也比诗畅销,但是没有在中国的这样大的悬殊,并且有时诗的畅销更甚于小说。据去年的统计,法国最畅销的书是波德莱尔的《罪恶之花》。这是一部诗,而且并不是容易懂的诗。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土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故事集》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是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所做的工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点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最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澈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从前私塾冬烘学究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古文观止》和了凡(纲鉴)。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这算是文学的趣昧么?习惯的势力之大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几分冬烘学究气,都把自己围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中,对于这个圈套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沉溺于风花雪月者以为只有风花雪月中才有诗,沉溺于爱情者以为只有爱情中才有诗,沉溺于阶级意识者以为只有阶级意识中才有诗。风花雪月本来都是好东西,可是这四个字联在一起,引起多么俗滥的联想!联想到许多吟风弄月的滥调,多么令人作呕!“神圣的爱情”、“伟大的阶级意识”之类大概也有一天都归于风花雪月之列吧?这些东西本来是佳丽,是神圣,是伟大,一旦变成冬烘学究所赞叹的对象,就不免成了八股文和试帖诗。道理是很简单的。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围在一个狭小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自然会僵死,会腐化。一种艺术变成僵死腐化的趣味的寄生之所,它怎能有进展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

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但是每件东西都容易变成滥调,因为每件东西和你熟悉之后,都容易在你的心理上养成习惯反应。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但是世间哪里有许多新鲜话可说?有些人因此替诗危惧,以为关于风花雪月,爱情,阶级意识等等的话或都已被人说完,或将有被人说完的一日,那一日恐怕就是诗的末日了。抱这种过虑的人们根本没有了解诗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句话中“见”字最吃紧。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我们如果沉溺于风花雪月,也就见不着阶级意识中的诗;我们如果沉溺于油盐柴米,也就见不着风花雪月中的诗。谁没有看见过在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妇!但是谁——除非是米勒(Millet),陶渊明,华兹华斯(Wordsworth)——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所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 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毕斯诺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合,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牛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莎士比亚教我们会在罪孽灾祸中见出庄严伟大,伦勃朗(Rambrandt)和罗丹(Rodin)教我们会在丑陋中见出新奇。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最可悲哀的事。“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

朱光潜的《诗论》中有一篇《陶渊明》,还有一篇《给一个青年诗人
的回信》,都很好,容我有空再敲或转。

《诗艺》(贺拉斯)

贺拉斯《诗艺》

(罗马)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著

杨周翰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2年版,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作一本)

  【贺拉斯是古罗马著名诗人,这篇《诗艺》是他晚年的作品,在这里贺拉斯写出了他一生创作的体会。《诗艺》被后世的作者们奉为经典,就是在两千年后的现在,它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是以,我将这本书抄录如下;省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
  又及:原作是诗体,在译成散文之后不可避免地有些罗嗦,阐述问题也不是太直白,这一点需要注意:不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而应察知作者的本来意思。作者在文中将所有文学创作一概称之为诗,只因为那是当时主要的创作方式,其实质上与现代其它文体的作品没有区别。为帮助理解原文,将原书的注释也一并抄上,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久远的时间之后,再度为作者们提供帮助。】

--------------------------

  〖这原是一篇诗体信简,无题,发表后不及百年,即被罗马修辞学、演说学家昆体良(Quintilianus,约35-95AD)称之为《诗艺》(Ars Poetica),其后遂以此名著称。受信人是皮索(Piso)父子三人。当时皮索氏甚多,不知确指何人;根据此信内容,三分之一谈戏剧,三人中可能有人想写剧本,求教于贺拉斯,贺拉斯作此复函,信笔所之,谈谈写作的体会。〗

---

  如果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一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你们有缘看到这幅图画,能不捧腹大笑吗?皮索呀,请你们相信我,有的书就像这种画,书中的形象就如病人的梦魇,是胡乱构成的,头和脚可以属于不同的族类。(但是,你们也许会说:)“画家和诗人一向都有大胆创造的权利。”不错,我知道,我们诗人要求有这种权利,同时也给予别人这种权利,但是不能因此就允许把野性的和驯服的结合起来,把蟒蛇和飞鸟,羔羊和猛虎交配在一起。

  (诗人)在描写的时候,(譬如)写迪安娜的林泉、神坛,或写溪流在美好的田野蜿蜒洄漾,或写莱茵河,或写彩虹,开始很庄严,给人以很大的希望,但是却总是出现一两句过于绚烂的辞藻①,和左右相比显得太五彩缤纷了。(绚烂的辞藻很好,)但是摆在这里却是不得其所。也许你会画柏树吧,但是人家出钱请你画海难余生图②的时候,会画柏树有什么用呢?开始的时候想制作酒瓮,可是为什么旋车一转动,却做出了个水罐呢?总之,不论做什么,至少要作到统一、一致。
 ——————
   ①:“绚烂的辞藻”原文purpureus pannus,意思是深红的布片。这一名词,及本文中其它只言片字,经后代特别是古典主义文学家的宣传,已成为文学批评和修辞学中的格言成语。
   ②:沉舟脱险的人,往往请人将海难的场景绘图,供在神殿,以示感恩。

  三位贤父子,我们大多数诗人所理解的“恰到好处”实际上是假象。我努力想写得简短,写出来却很晦涩。追求平易,但在筋骨、魄力方面又有欠缺。想要写得宏伟,而结果却变得臃肿。(也有人)要安全,过分怕风险,结果在地上爬行。在一个题目上乱翻花样,就像在树林里画上海豚,在海浪上画条野猪。如果你不懂得(写作的)艺术,那么当你想避免某种错误的时候,反而犯了另外一种过失。

  在埃米里乌斯学校①附近的那些铜像作坊里,最劣等的工匠也会把人像上的指甲、卷发雕得纤微毕肖,但是作品的总效果却很不成功,因为他不懂得怎样表现整体。我如果想创作一些东西的话,我决不愿仿效这样的工匠,正如我不愿意我的鼻子是歪的,纵然我的黑眸乌发受到赞赏。
 ——————
   ①:由公元前34年的代执政官埃米里乌斯在罗马首建的训练角斗士的学校。

  你们从事写作的人,在选材的时候,务必选你们力能胜任的题材,多多斟酌一下哪些是能掮得起来的,哪些是掮不起来的。假如你选择的事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自然就会文辞流畅,条理分明。谈到条理,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它的优点和美就在于作者在写作预定要写的诗篇的时候能说此时此地应该说的话,把不需要说的话暂时搁一搁不要说,要有所取舍。

   此外,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
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一你要表达的东西很
深奥,必须用新字才能表明,那么你可以创造一些围着腰由的克特古
斯这类人所没有听见过的字;这种自由,用得不过分,是可以允许的
。这种新创造的字必须渊源于希腊,汲取的时候又必须有节制,才能
为人所接受。罗马人为什么单把这种权利给予凯齐留斯和普劳图斯,
不给维吉尔和瓦留斯呢?如果我也有这能力,为什么不允许我也扩大
一理我的贫乏的词汇呢?为什么卡图和恩纽斯的妙笔就可以丰富我们
祖国的语言,为一些事物发明新的名称呢?(每个时代)创造出标志着
本时代特点的字,自古已然,将来也永远如此。每当岁晚,林中的树
叶发生变化,归老的树叶落到地上;文字也如此,老一辈的消逝了,
新生的字就像青年一样将会开花、茂盛。我们和我们所有的(一切)都
注定要死亡的。帝王的伟大工程把大海引进陆地,来保护我们船船,
不使受北风的摧残;一片荒瘠的湖沼,长期以来只通舟辑,如今却供
养着周围的城市,感到耕犁分量;一条河流过给农作物带来灾害,现
在改变了,懂得什么是正途了:但是这一切能够消亡的成就都将消亡
,我们的语言不论多么光辉优美,更难以长存千古了。许多词汇已经
衰亡了,但是将来又会复兴;现在人人崇尚的词汇,将来又会衰亡;
这都看“习惯”喜欢怎样,“习惯”是语言的裁判,它给语言制定法
律和标准。

帝王将相的业绩、悲惨的战争,应用什么诗格来写,荷马早已作了示
范。长不齐的诗句搭配成双,起先用来作为哀歌的格式,后来也用它
来表现感谢神恩的心情,但是这种短小的挽歌体是哪个作家首创的,
学者们还在争辩,没有定案。阿喀罗科斯用他自创的“短长格”来表
达激情;(演员穿着平底鞋的)喜剧,(演员穿着高底鞋的)悲剧,也都
采用了这种诗格,因为这种诗格用于对话最为适宜,又足以压倒普通
观众的喧哗,又天生能配合动作。诗神规定坚琴(的任务)是颂扬神和
神的子孙、拳赛胜利者、赛跑第一的骏马、青年人的情思,以及饮酒
的逍遥。如果我不会遵守、如果我不懂得这些规定得清清楚楚的、形
式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诗格,那么人们为什么还称我为诗人呢?为什
么我由于一种错误的自尊心,宁肯保持无知而不愿去学习呢?喜剧的
主题决不能用剧的诗行来表达;同样,堤厄斯忒斯的筵席也不能用日
常的适合于喜剧的的诗格来叙述。每种体裁都应该遵守规定的用处。
但是有时候喜剧也发出高亢的声调;克瑞墨斯一恼也可以激昂怒骂;
在悲剧中,忒勒福斯和珀琉斯也用散文的对白表示悲哀,他们身在贫
困流放之中,放弃了“尺半”、浮夸的词句,才能使他们的哀怨打动
观众的心。

————————–

“尺半”:长字、大字眼、过甚之字。

  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的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先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觉悲痛,这样,特勒弗斯(Telephus)啊,珀琉斯(Peleus)啊①,你的不幸才能使我伤心,如果你说的话不相称,就只能使我瞌睡,使我发笑。忧愁的面容要用悲哀的词句配合,盛怒要配威吓的词句,戏谑配嬉笑,庄重的词句配严肃的表情。大自然当初创造我们的时候,她使我们的内心能随着各种不同的遭遇而起变化:她使我们(能产生)快乐(的感情),又能促使我们愤怒,时而又以沉重的悲痛折磨我们,把我们压倒在地上;然后,她又(使我们)用语言为媒介说出(我们)心灵的活动。如果剧中人物的词句听来和他的遭遇(或身份)不合,罗马的观众不分贵贱都将大声哄笑。神说话,英雄说话,经验丰富的老人说话,青春、热情的少年说话,贵族妇女说话,好管闲事的乳媪说话,走四方的商人说话,在碧绿的田垅里耕地的农夫说话,科尔启斯人说话,亚述人②说话,生长在底比斯的人、生长在亚哥斯的人③说话,其间都大不相同。
 ——————
   ①:此二人为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人物。
   ②:科尔启斯人和亚述人的“说话”指各种野蛮人所操的野蛮语言。
   ③:“生长在底比斯的人”指底比斯王克瑞恩(Creon);“生长在亚哥斯的人”指亚哥斯王阿伽门农。

  或则遵循传统,或则独创;但所创造的东西要自相一致。譬如说你是个作家,你想在舞台上再现阿喀琉斯受尊崇的故事,你必须把他写得急躁、暴戾、无情、尖刻,写他拒绝受法律的约束,写他处处要诉诸武力。写美狄亚要写得凶狠、剽悍;写伊诺要写她哭哭啼啼;写伊克西翁要写他不守信义;写伊俄要写她流浪;写奥瑞斯特斯要写他悲哀①。假如你把新的题材搬上舞台,假如你敢于创造新的人物,那么必须注意要保持从头到尾的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
   ①:以上均为希腊神话中人物,后附其家喻户晓的性格。

  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处理普通题材①是件难事;你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所不知、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不如把特洛亚的诗篇改变成戏剧。从公共的产业里,你是可以得到私人的权益的②,只要你不沿着众人走俗了的道路前进,不把精力花在逐字逐句的死搬死译上,不在模仿的时候作茧自缚,既怕人耻笑又怕犯了写作规则,不敢越出雷池一步。此外,在作品开始的时候,不要学古代的英雄诗系的诗人③,写道:“我要歌唱的是普里阿摩斯的命运和一场著名的战争”。你若夸下这样的海口,你拿什么出来还愿呢?(这就像)大山临蓐,生出来的却是条可笑的小老鼠。有人〖荷马〗就不费这无谓的气力,这真不知要好多少倍;(他说:)“诗神,告诉我,在特洛亚灭亡之后,那位英雄怎样阅历了许多城市,见到人间各种各样的风习”。(荷马的)作法不是先露火光,然后大冒浓烟,相反他是先出烟后发光,这样才能创出光芒万丈的奇迹。如安提法特斯(Antiphates)、斯库拉(Scylla)、卡里波狄斯(Charybdis)和独眼巨人④。他写狄奥梅迪斯回家,不从墨勒阿格洛斯的死写起⑤;他写特洛亚战争,也不从双胞胎的故事写起⑥。他总是尽快地揭示结局,使听众及早听到故事的紧要关头⑦,好象听众已很熟悉故事那样;凡是他认为不能经他渲染而增光的一切,他都放弃;他的虚构非常巧妙,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因此开端和中间,中间和结尾丝毫没有矛盾。
 ——————
   ①:“普通题材”指“广泛的”、“日常生活的”,亦即不适于诗歌、戏剧的“新奇的”题材。贺拉斯主张用在他那时代已是“古典的”题材。
   ②:所谓“公共产业”指人所共知的文学题材。贺拉斯主张采用“古典的”题材,在这范围内体现独创——“私人的权益”。
   ③:在希腊文学中曾有这样一种写大型史诗的诗人,例如把特洛亚战争从头到尾包括进去。贺拉斯主张不要模仿这种大而无当的史诗,应学荷马选择全部过程中的一个插曲。
   ④:均为奥德修斯旅途中所遇到的险阻。
   ⑤:墨勒阿格洛斯是狄奥梅迪斯的叔父。意谓不必原原本本、从头到尾都叙述。
   ⑥:指特洛亚故事中的海伦诞生。海伦之母一胎双胞。意谓从头说起。
   ⑦:“故事的中心”(In medias res),荷马的《奥德塞》一开始就是故事的中心,然后再倒叙,这种结构成为后世史诗的典范。

  请你倾听一下我和跟我在一起的观众要求的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观众赞赏,并且一直坐到终场升幕①,直到唱歌人喊“鼓掌”②,那你必须(在创作的时候)注意不同年龄的习性,给不同的性格和年龄以恰如其分的修饰。已能学语、脚步踏实的儿童喜和同辈的儿童一起游戏,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和好,随时变化。口上无髭的少年,终于脱离了老师的管教,便玩弄起狗马来,在阳光照耀的广场的绿草地上嬉游;他就像一块蜡,任凭罪恶捏弄,忠言逆耳,不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一味挥霍,兴致勃勃,欲望无穷,而又喜新厌旧。到了成年,兴趣改变;他一心只追求金钱和朋友,为野心所驱使,做事战战兢兢,生怕做成了又要更改。人到老年,更多的痛苦从四围袭击他:或则因为他贪得,得来的钱又舍不得用,死死地守着;或则因为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左右顾虑,缺乏热情,拖延失望,迟钝无能,贪图长生不死,执拗埋怨,感叹今不如昔,批评并责骂青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它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随着年岁的衰退,它也带走了很多好处。所以,我们不要把青年写成个老人的性格,也不要把儿童写成个成年人的性格,我们必须永远坚定不移地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
 ——————
   ①:罗马剧场开演时幕落到台下,剧终升起。
   ②:“唱歌人”(cantor),罗马喜剧中,随伴音乐和演员舞蹈的歌者,在剧终由他喝“鼓掌”,以示收场。

   〖以下数段谈戏剧的乐器与格式,无意义,省略〗

  最初的悲剧诗人为了(赢得)一头廉价的山羊①而参加竞赛,很快就把山林旷野中赤身露体的“萨提洛斯”②(搬上舞台),尝试创造些粗鄙的笑料,却也无伤大雅;(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观众在作过宗教仪式之后③,已经喝得烂醉,无法无天,只有用这种新颖节目才能吸引住观众。但你若要为你的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萨提洛斯”赢得观众的喝彩④,如果你想反庄为谐,你千万不可刚刚让你的天神和英雄穿着庄严的金紫色袍褂呈现在观众面前,忽然又让他们在舞台上说一些粗俚的话,在黝暗的市肆中出出入入,或者为了逃避尘寰而又把他们送上虚无缥缈的云端。悲剧是不屑于乱扯一些轻浮的诗句的,就像庄重的主妇在节日被邀请去跳舞一样,它和一些狂荡的“萨提洛斯”在一起,总觉得有些羞涩。皮索先生们,我若是写“萨提洛斯剧”,我不喜欢只用些不加雕琢、平淡无奇的名词与动词,我也不愿尽力抛弃悲剧的文彩,就好象不论是达乌斯说话也好,或刚从西摩那里骗得一千塞斯特尔提乌斯的皮提亚斯说话也好,或守卫并侍奉酒神的塞勒诺斯说话也好⑤,都不加区别。我的希望是要把人所尽知的事物写成新颖的诗歌,使别人看了觉得这并非难事,但是自己一尝试却只流汗而得不到成功。这是因为条理和安排起了作用,使平常的事物能够升到辉煌的峰顶。我认为,把山林中的“法乌尼”搬上舞台时必须注意不可把他们写成像是出生在三岔路口⑥,或者简直像是出生在城市之中,或写得像些纨绔少年不时咏唱着软款的诗歌,或满口淫词秽语聒噪不休。这些虽然能引起买烤豆子、烤栗子吃的人⑦的赞许,却使骑士们、长者们、贵人们、富人们反感,他们听了是不会心平气和的,更不会奖赏什么花环。
 ——————
   ①:“悲剧”一词在希腊语意为“山羊之歌”,据信,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参加悲剧竞赛的优胜者所得彩头是一只山羊,但实则因为最初的悲剧中的歌者都身披山羊皮,扮成“萨提洛斯”。参见下注。
   ②:“萨提洛斯”(Satyrus),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居住在树林中的人。“萨提洛斯剧”【羊人剧】乃悲剧三部曲(每次竞赛必须演三部曲)后附加的第四部曲,故与悲剧关系密切。作者在本节即处理“萨提洛斯剧”,认为古代作者演这四部曲意在吸引观众,但他警告作家们不应把这种剧写成喜剧。(作者以为“萨提洛斯剧”是从悲剧发展出来的,实则相反。)【附:我认为在悲剧后加上的这些小闹剧对戏剧的审美过程而言并非无用或仅仅是吸引观众。出色的闹剧是在情感的持续低调之后一种必不可少的转换和调剂;它可以令人稍稍轻松,整理精神,以更好地观看接续的悲剧或投入其后的各类活动。当然,这样的闹剧若毫无观赏价值,那便会起到负面效果;作者当指此而言。】
   ③:戏剧是节日宗教活动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酒神节,参加者更须狂饮。
   ④:“萨提洛斯”在舞台上的语言有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这些特点,因此萨提洛斯一词即引申为“讽刺的”(satyricus)之意。此句实即“希望你的第四部曲成功”。
   ⑤:达乌斯(Davus)、西摩(Simo)、皮提亚斯(Pythias)均为喜剧中的典型人物。塞勒诺斯(Selenus)是众“萨提洛斯”之父,酒神年轻时的老师和之后的侍从,是“萨提洛斯剧”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⑥:即人迹车轨交集之处。不应把这些狂野的人物写成好象是城市出身,具有城市人物那俚俗的或“优雅”的谈吐。“法乌尼”(Fauni)与“萨提洛斯”类似,也是半人半羊的林木之神。
   ⑦:普通人。

   〖以下数段是音律理论,无意义,省略〗

  我们的诗人对于各种类型的戏剧都曾尝试过,他们敢于不落希腊人的窠臼,并且(在作品中)歌颂本国人的事迹,以本国的题材写成悲剧或喜剧,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此外,我们罗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决不会落在我们的光辉的军威和武功之后,只要我们的每一位诗人都肯花功夫、花劳力去琢磨①他的作品。三位庞佩里乌斯的后人②,你们若见到什么诗歌不是下过许多天苦功写的,没有经过多次的涂改,没有(像一座雕象,被雕塑家的)磨光了的指甲修正过十次③,那你们就要批评它。
 ——————
   ①:“花功夫、花劳力去琢磨”,原文是“Limae labor et mora”,“用锉磨光”,也是本文名句之一。
   ②:努玛·庞佩里乌斯(Numa Pompilius),罗马传说中的第二位国王,皮索家族据说是他的后代。
   ③:雕塑家用指甲在石像上擦过,以检验接缝处是否光润。

  由于德摩克利特①相信天才比可怜的艺术要强得多,把头脑健全的诗人排除在赫利孔②之外,因此就有好大一部分诗人竟然连指甲也不剪了,胡须也不愿意剃了,流连于人迹罕至之处,回避着公共浴场。假如他不肯把他那三副安提库拉③药剂都治不好的脑袋交给理发匠利奇努斯④,那他肯定是不会撞上诗人的尊荣和名誉的!——“咳,我的运气真不好,春天来了,我的肝气消了,否则我就可以写一首谁也不能比拟的好诗⑤”——,但是这也犯不上〖写诗泄愤,丧失理性〗吧。因此,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我自己不写什么东西,但我愿意指示(别人):诗人的职责和功能何在,从何处可以汲取丰富的材料,从何处吸收养料,诗人是怎样形成的,什么适合于他,什么不适合于他,正途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歧途又会引导他到什么去处。
 ——————
   ①:德摩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希腊哲学家。他主张只要有天才就能成为诗人,不必勤学苦练。
   ②:赫利孔(Helicon):缪斯所住的山,即诗歌的领域。
   ③:安提库拉(Anticyra):希腊城名,产一种治精神病的毒药(elleborus)。此句意即:“他那狂狷、不近情理的头脑已不可救药;不修边幅,如狂如痴,如何能成为诗人?”
   ④:利奇努斯(Licinus):任何理发匠。替他剃须净面。
   ⑤:讽刺这种所谓的天才诗人。

  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①。苏格拉底的文章能够给你提供材料;有了材料,文字也就毫不勉强地跟随而至。如果一个人懂得他对于他的国家和朋友的责任是什么,懂得怎样去爱父兄,爱宾客,懂得元老和法官的职务是什么,派往战场的将领的作用是什么,那么他一定也懂得怎样把这些人物写得合情合理。我劝告已经懂得写什么的作家②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从那里汲取活生生的语言吧。时常,一出戏因为有许多光辉的思想,人物刻画又非常恰当,纵使它没有什么魅力,没有力量,没有技巧,但是比起内容贫乏,(在语言上)徒然响亮而毫无意义的诗作更能使观众喜爱,使他们流连忘返。

  诗神把天才、把完美的表达能力赐给了希腊人;他们别无所求,只求获得荣誉。而我们罗马人从小就长期学习算术,学会怎样把一斤③分成一百份。——“阿尔比努斯的儿子,你回答:从五两里减去一两,还剩多少?你现在该会回答了。”④“还剩三分之一斤⑤。”“好!你将来会管理你的产业了。五两加一两,得多少?”“半斤⑥。”——当这种铜锈和贪得的欲望腐蚀了人的心灵,我们怎能希望创作出来的诗歌还值得涂上杉脂,保存在光洁的柏木匣里呢?
 ——————
   ①:Scribendi recti sapere est et principium et fons。贺拉斯这一名句后成为古典主义作家的信条。句中sapere一词或译作“智慧”,或译作“判断”,或“正确的思考”。作者的意思是:要写得好,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应该写的、可以写的,什么是不应该写的、不可以写的,以及怎样才写得恰如其分。“适度”、“合理”是作者的基本思想之一,各种译法可作参考。
   ②:已经懂得该写什么,再到生活中去观察。
   ③:罗马人一斤分为十二两,学童要学会怎样用十进位去计算它。
   ④:作者举例说明罗马学童在学校所受的教育。
   ⑤:即四两。
   ⑥:即六两。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在你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一个人的心里记得太多,多余的东西必然溢出。虚构的目的在于引人欢喜,因此必须切近真实;戏剧不可随意虚构,观众才能相信。你不能从刚吃过早餐的拉米亚〖Lamia,神话中的女妖〗的肚子里取出个活生生的婴儿来。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们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以文载道,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样的作品才能使索西乌斯①兄弟赚钱,才能使作者扬名海外,流芳千古。

  不过,错误总会有的,我们愿意原谅。琴弦上不可能永远弹出得心应手的声调,想要弹个低音,发出来的却时常是个高音。射箭也是如此,不能永远射中瞄准的鹄的。是的,一首诗的光辉的优点如果很多,纵然有少数缺点,我也不加苛责,这是不小心的结果,人天生就是考虑不周全的。如此说来,怎样才算过失呢?就像抄书手,尽管多次警告,还犯同样的错误,那就不可原谅了;又如竖琴师老在那一根弦上弹错,也必然引起讪笑。同样,我认为一个诗人如果总犯错误,那他就是科利勒斯②第二:偶尔写出的三两句好诗反倒会使人惊讶大笑。当然,大诗人荷马打瞌睡〖写得不精彩〗的时候,我也不能忍受;不过,作品长了,瞌睡来袭,也是情有可原的。

  诗歌就象图画:有的要近看才能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最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锐敏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
 ——————
   ①:索西乌斯(Sosius)二兄弟是罗马著名书商,贺拉斯的作品即由他们销售。
   ②:科利勒斯(Choerlius)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随军诗人,每次战争胜利,他都写一部史诗。

  现在我向长公子进一言。虽然令尊教导你(怎样)正确(判断事物),你自己也聪慧多识,但是你千万要记住这句话:世界上确有某些事物犯了平庸的毛病还可以勉强容忍,(例如)中等的律师和讼师纵然不及梅撒拉①那样雄辩,纵然不及奥路斯·卡斯凯留斯②那样博学,但是他还有一定的价值。惟独诗人若只能达到平庸,无论天、人或柱石③都不能容忍。在欢乐的宴会上,乐队如果演奏得不和谐,香膏④如果太厚,罂粟子⑤如果配的是撒丁尼亚的蜂蜜,必然大煞风景,宴会没有它们也可以进行;同样,一首诗歌的产生和创作原是要使人心旷神怡,但是它若是功亏一篑不能臻于最上乘,那便等于一败涂地。不会耍弄兵器的人索性不去碰校武场上的军械;不会打球、掷饼、滚环的人索性不去参加这些游戏,反倒不会引起层层围观者的嘲笑,不怕引起非难。但是不会吟诗的人却敢吟诗。有什么不敢的呢?他有自由,他是个自由公民,特别是他很有钱,骑士阶级出身,身上不曾有过任何瑕疵。

  你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违反米涅尔瓦⑥的意志,你是有这种判断力的,懂得这道理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想写作,就让麦齐乌斯⑦,或令尊,或我本人先听听,提出批评,然后把稿子压上九个年头⑧,收藏在家里。没有发表的东西,你是可以销毁的;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①②:梅撒拉(Messalla),历史家、诗人、演说家;奥路斯·卡斯凯留斯(Aulus Cascellius),不详。二者均为作者同时人。
   ③:罗马习惯,新诗都张贴在书店外面的柱子上,此处实指书店、书商。
   ④:用以涂身。
   ⑤:焙烤过的罂粟子算是名贵菜,但所配的蜜味若苦,便煞风景。
   ⑥:米涅尔瓦(Minerva),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掌管艺术、科学、智慧的女神。此句意即“违反自然”、“违反理智”。
   ⑦:麦齐乌斯(Maecius),当时著名批评家。
   ⑧:修改九年。

  当人类尚在草昧之时,神的通译——圣明的奥菲斯①就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因此传说他能驯服老虎和凶猛的狮子。同样,底比斯城的建造者安菲昂②,据传说,演奏竖琴,琴声甜美如同恳求,感动了顽石,听凭他摆布。这就是古代(诗人)的智慧,(他们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渎,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邦国,铭法于木,因此诗人和诗歌都被看作是神圣的,享受荣誉和令名。其后,举世闻名的荷马和提尔泰欧斯③的诗歌激发了人们的雄心,奔赴战场。神的旨意是通过诗歌传达的,诗歌也指示了生活的道路④;(诗人也通过)诗歌求得帝王的恩宠⑤;最后,在整天的劳动结束后,诗歌给人们带来欢乐。因此,你不必因为(追随)身为竖琴高手的诗与歌之神阿波罗而感觉可羞。

  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在竞技场上想要夺得渴望已久的锦标的人,在幼年的时候一定吃过很多苦,经过长期练习,出过汗,受过冻,并且戒酒戒色。在阿波罗节日的音乐竞赛会上的吹萧人,在这以前也经过学习,受过师傅的斥责。今天他可以说:“我写出了惊人的诗篇;让落在后面的人心痒难搔吧;我不屑于落在别人后面,我也不愿承认我没有学过,所以我确实不知道。”⑥
 ——————
   ①:奥菲斯(Orpheus),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诗人,他的歌声能感动鸟兽。此处指诗歌、文学的教化作用。
   ②:安菲昂(Amphion),宙斯之子,善奏竖琴,建底比斯时石头听了他的琴声,自动砌成城墙。
   ③:提尔泰欧斯(Tyrtaeus),公元前7世纪的斯巴达诗人,他的诗歌鼓舞过作战中的斯巴达士兵。
   ④:前者指以诗体写成的神谕,后者指道德教谕诗,如赫西俄德(Hesiodus)的作品。
   ⑤:指品达(Pindaros)、西蒙尼德斯(Simonides)、巴库里德斯(Bacchylides)等希腊诗人的颂歌。
   ⑥:意谓“我什么都学过,所以什么都会”。全段假想的引语的意思是成功的诗人今天可以说这种话,但是我们不应忘记他过去曾勤学苦练过。

  商贩叫卖,招来一大群人买他的整齐的货物;诗人也一样,如果他的田产很多,放出去收利的资财也很多,也可以召唤一批牟利之徒来替他捧场。假设有人有力量大设丰盛的筵席,有力量替家财微薄的穷人作保,有力量把一个纠缠在一场黑暗官司中的人救出来〖换言之,所有有钱有势的人〗——我的确怀疑象他这样一个有福分的人能不能分辨真朋友、假朋友①。假使有这样一个人,你曾经赠过礼物给他,或者你想赠些礼物给他,你千万不可在他高兴头上把他请来听你念你作的诗。他一定会喊道:“妙啊,好啊,正确啊!”他听了会激动得面色苍白,他那充满友情的双目中甚至会凝结出露珠般的眼泪,他会手舞足蹈。出殡的时候雇来的哭丧人的所说所为几乎超过真正从心里感到哀悼的人;同样,假意奉承的人比真正赞美(你的作品)的人表现得更加激动。据说有些国君想要洞察某人,就用一杯连一杯灌醇酒的方法测验他是否可以交友。假如你想写诗,不要让心怀诡诈的狐狸②欺骗了你。

  假如你把任何作品念给克温提里乌斯③听,他就会说:“请你改正这一点,还有这一点。”你试图修改了两遍三遍,不成功,你如果对他说你没有办法把它修改得更好了,他就会让你把你的歪诗全部涂掉,拿去重新在铁砧上锤炼。假如你宁愿包庇自己的错误,不去修改,他便不再在你身上多费一句话,不白费功夫了,让你去钟情于你自己,钟情于自己的文章,自封为天下第一去吧。正直而懂道理的人对毫无生气的诗句,一定提出批评;对太生硬的诗句,必然责难;诗句太粗糙,他必然用笔打一条黑杠子;诗句的藻饰太繁缛,他必删去;说得不够的地方,他逼你说清楚;批评你晦涩的字句,指出应修改的地方。他真称得起是个阿里斯塔科斯④。他是不会说这种话的:“我何必为一点小事得罪朋友呢?”殊不知一旦这点小事使朋友受人讥笑、遭人咒骂,这点小事便能成了大乱子。

  懂道理的人遇上了疯癫的诗人是不敢去沾染的,连忙逃避,就像遇到患痒病〖即癣疥类疾病〗的人,或患“富贵病”⑤的人,或患疯痫病或“月神病”⑥的人。只有孩子才冒冒失失地去逗他,追他。这位癫诗人两眼朝天,口中吐出些不三不四的诗句,东游西荡。他像个捕鸟人两眼盯住了一群八哥鸟儿,不提防跌进了一口井里,或一个陷坑里,尽管他高声喊道:“公民们,救命啊!”但是谁也不高兴拉他出来。万一有人高兴去帮助他,悬一根绳子下去,那我便会(对那多事的人)说:“你怎么知道他不是故意落下去,不愿让人帮忙呢?”而且我还要和他讲讲一位西西里的诗人如何毁灭的故事。(这位西西里诗人)恩培多克勒⑦希望人们把他看作不朽的天神,很冷静地跳进了喷火的埃特纳火山口。让诗人们去享受自我毁灭的权利吧。勉强救人无异于杀人。他自杀已不止一次,你把他救出来,他也不会立即成为正常的人,抛弃死爱名气的念头。谁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写诗。也许因为他在祖坟上撒过一泡尿,也许因为他惊动了“献牲地”⑧,亵渎了神明。总之,他发了疯,像一头狗熊,如果他能够冲破拘束他的笼子的栏杆,他一定朗诵他的歪诗,把内行人和外行人统统吓跑。的确,谁若被他捉住,他一定不放,念到你死为止,像条水蛭,不喝饱血,决不放松你的皮肉。
 ——————
   ①:人们阿谀富人,贪他的财,不说真话。这样的富人得不到真朋友。
   ②:原文作“潜伏在狐狸心中的意念”。指伊索寓言中,狐狸和骄傲的乌鸦的故事。
   ③:克温提里乌斯·伐鲁斯(Quintilius Varus),作者的朋友、批评家。【不过怎么竟然是这个混帐东西……!】
   ④:阿里斯塔科斯(Aristarchus),公元前二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城的研究荷马史诗的学者,是个著名的严厉批评家。
   ⑤:“富贵病”,即黄疸病,用药昂贵,只有富人才治得起,故名。
   ⑥:“月神病”,即痴病,古人相信由月神引起。。
   ⑦: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五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诗体“论自然”的论说。传说他投入埃特纳火山口,以为人们会认为突然消失的他已经成神;后他的一只鞋子被火山喷出外面,事遂暴露。
   ⑧:凡被雷殛之地,即视为神圣,献羊祀神。渎犯祖宗、神明,罚得吟诗的疯症。

=====

贺拉斯的《诗艺》出于一个诗人之笔。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诗论》之
类的作品,更多一些第一手的成份。

转给这里爱写诗的人,转自蜥蜴子论坛 …

http://www.xiyizi.org/cvbr10/article.asp?ntypeid=3&titleid=529

〖以下数段是拉丁语的词句和格律问题,无意义,省略〗…

很有意义,容我有空再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