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09

zt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研究述评

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研究述评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1-23 13:43: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内容提要】在充分肯定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经典论述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重点考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针对《起源》中性别压迫根源观点提出的两点质疑,客观评述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研究和批判角度的局限性和合理性。

【关 键 词】妇女解放/再生产/性别分工

【 正 文 】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第二波女权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但也向传统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这部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妇女理论经典作品的观点作出修正和补充。本文从恩格斯《起源》主要论点出发,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研究《起源》的相对局限性及理论贡献。


恩格斯《起源》的副标题是:《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摩尔根《古代社会》于1877年出现时,立即引起马克思的兴趣,并做了十分详细的摘录(即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1884年2月16日恩格斯写信给德国社会主义者考茨基, 描述了晚期马克思对摩尔根一书的热情,并补充说:“假如我有时间,我倒想利用马克思的札记来把这些材料加加工,……但是,目前不可能去考虑这一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72年版,第443页。 )然而,至3月底,恩格斯已开始写《起源》,5月26日就全部完成。恩格斯当时改变编辑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是政治性的:1879年,德国社会主义领袖奥古斯都·倍倍尔出版《妇女: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书,并于1883年再版。倍倍尔的书受到很大欢迎,但是它始终具有乌托邦社会主义色彩,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改良主义倾向。恩格斯写《起源》无疑说明了他认识到倍倍尔一书中的缺陷,而社会主义运动对妇女解放的支持也急需一个充分的理论基础。《起源》代表了恩格斯提出含蓄批评的一种尝试(注:Lise Vogel: “Marxism and the oppression of women:Toward a Unitary Theor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New Brunswick.New Jersey,1983,PP74—75)。

恩格斯在《起源》中表述了人类物质条件的变化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家庭关系组织。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早期的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社会是财产公有制和群婚制的社会,在家庭之前存在过一种“毫无限制的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页。)随着部落中女子的逐渐稀少,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的对偶家庭开始存在。恩格斯认为此时“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页。)因为妇女劳动对于部落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她们生产了绝大多数物品(如:衣物、家用物品及工具等)。母系血统制度和母权制是早期对偶社会的特征,妇女拥有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力。妇女的统治地位来源于家庭——原始的生产中心;假如生产的场所改变,她就将失去她的统治地位。在“新的、社会的动力发生作用”下,“家畜的驯养和畜群的繁 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的来源,并产生了全新的社会关系。”男子控制了部落的畜群,能“供给非常充裕的乳肉食物。”在男子劳动领域内出现了剩余产品,形成财富的积累,这就加强了他们在群体中的地位。”而当世系还是按母权制来确定之时,“固定的财富差不多只限于住房、衣服、粗糙的装饰品以及获得食物和制作食物的工具:小船、武器、最简单的家庭用具。”(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页。)随着家庭外生产胜过家庭内生产,两性间的分工呈现出新的社会意义。男子劳动和生产变得重要起来,妇女劳动和生产及社会地位随之下降。“随着财富的增加,它便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居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意图。”“因此,必须废除母权制,而它也就被废除了。”(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页。)这样一夫一妻就产生了。恩格斯认为这个转变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页。)丈夫凭借经济权力来支配新的家庭秩序,恩格斯称“在家庭中,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页。)男性统治根源于是他而不是她掌握财产的事实。妇女压迫将伴随私有制的解体而终止。
在恩格斯看来,妇女的服从地位、私有制的出现和向父系社会的转变与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产生紧密相联。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男性统治,首先以父系然后以父权制的形式,仅仅是在有财产的男子与无财产的妇女间阶级分裂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页。)只有妇女对男子经济依赖的消失,才会允许两性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真正的”爱情基础之上。因此,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页。)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60页。)因为在前阶级社会,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后,“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页。)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恩格斯的上述观点受到了众多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的批判。凯琳·萨克斯在她《重新解读恩格斯——妇女、生产组织和私有制》一文中,修正了恩格斯《起源》的结论。她根据最新的民族志发现,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不一定是性别压迫的根本条件。她提出“社会性成人”这一新概念,指出:“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从属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家庭财产关系造成的,而是妇女没有社会性成人的地位造成的。”而“公众社会劳动是社会性成人身份的物质基础。”(注:转引自《社会性别研究选择》,三联书店(北京)1998年版,第15页。)“阶级社会中妇女的地位的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社会性成人,社会性成人的身份是由参加社会生产而形成的。”(注:转引自《社会性别研究选择》,三联书店(北京)1998年版,第19页。)换句话说,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成为社会性成人是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凯琳·萨克斯的观点反映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对妇女压迫根源问题

的探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凯琳·萨克斯关于“社会性成人”问题在恩格斯《起源》中已经作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被充分论述过。事实上,凯琳·萨克斯没有冲破资产阶级女权主义者的思想局限。
首先,凯琳·萨克斯没看到恩格斯的《起源》仅以非常笼统的方式简称“妇女”。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他的分析主要适用于资产阶级妇女。对工人阶级妇女来说,情况有着很大不同:“自从大工业迫使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劳动市场和工厂,而且往往把她 们变为家庭的供养者以后,在无产者家庭中,除了自一夫一妻制出现以来就扎下了根的对妻子的虐待也许还遗留一些以外,男子的统治的最后残余也已失去了任何基础。”(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页。)也就是说,资产阶级妇女比工人阶级妇女遭受更多的压迫。因为进入劳动市场的工人阶级妇女在某种程度上不再依赖于工人阶级男性,而资产阶级妇女没有独立于资产阶级男性。因此,工人阶级妇女不但没受到本阶级男性压迫,反而与其在推翻资本主义方面享有共同利益,资产阶级女权主义思想很少能吸引她们。资产阶级妇女更有可能成为女权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妇女的阶级地位给了她们较强的洞察社会现实的能力,使她们看到大多数女权主义的观点是统治阶级思想的描述。女权主义者大都假定一切阶级的妇女在消除男性特权上享有共同利益;由于混淆了阶级差别,她们实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女权主义者必须看到妇女与工人阶级的天然联系。为了共同、长远的利益,妇女应该联合工人阶级男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斗争,而不是集中抨击所有男性的表面特权(注:参见Alison 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otowa.N.J.:Rowman &Allanheld,1983,PP65—67.)。
其次,凯琳·萨克斯没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提供克服所有压迫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再有一个为了自己利益而使压迫永久化的资产阶级存在。社会主义革命将使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机器,工人阶级在组织生产、生产什么、生产过程及产品如何分配上起主要作用。恩格斯看到,妇女在负担家务劳动的同时又要充分参与公共生产是十分困难的,她们不得不在完成家务工作和参加社会生产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如果她们仍然履行自己对家庭中的私人事务的义务,那末她们仍然会被排除于公共的生产之外,而不能有什么收入了;如果她们愿意参加公共的劳动而有独立的收入,那末就不能履行家庭中的义务了。”(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页。)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使家务劳动社会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这些公共设施的建立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们需要。同时,“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个体家庭就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3页。)但是家庭仍是人们生儿育女,满足食物、住房、休养等直接需要的场所。如果这些职责总体上由社会来承担,家庭内的关系将发生转变。至少在理论上,家庭内男性统治的基础将会消失,而妇女将成为这场转变中的主要受益者。妇女不再被迫因经济原因而结婚或维持一个不满意的婚姻。社会主义为配偶双方真正自由、平等关系的建立提供一个物质基础(注:参见Alison 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otowa.N.J.:Rowman & Allanheld,1983,PP225—228.)。正如恩格斯所说:“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候,除了互相爱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9页。)
实践证明,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世界各国妇女都为争得在劳动力市场和家庭中的平等权利作出了巨大努力。从就业平等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比西方国家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在愈来愈多的职业分类中,男女干同样的工作,工资差别开始缩小,有更多的女性在干不属于传统职业的工作,与从前相比,许多职业已打破性别界限了。然而,如果单纯认定社会主义即等于妇女解放,就是“没能超越认定社会主义将把妇女的解放看作是它划时代的‘时刻’之一的思想。”(注:转引自《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版,第15页。)与恩格斯的预言相反,在社会主义社会,男人的统治地位并没有被根除。究其原因,首先是恩格斯提出的三大先决条件准备得尚不充分。比如在中国,第一,妇女虽然进入有偿劳动大军,但大多从事低报酬、低身份、非技术、无创造性的服务工作;第二,工业化程度太低,不能期望妇女在普遍意义上得到解放;第三,家务劳动没有完全社会化。家庭责任与工作压力使妇女负担过重而处于两难境地。其次,马克思主义把统治和压迫视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在社会经济变革之后,妇女的最终解放更多地成为一种思想斗争,而这一思想斗争将是艰巨的、长期的。

与凯琳·萨克斯不同,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都承认恩格斯《起源》对论述家庭和财产关系的贡献,但是他们也指出其有不充分之处,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首先,恩格斯《起源》没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角度去分析妇女解放。在《起源》一开始,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页。)但是恩格斯后来没有对这个观点作进一步阐发。关于再生产方式的讨论常见于一些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的著作中。1966年朱丽叶·米切尔(Juliet mitchell )发表了《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文,首次从理论上批评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妇女理论。她指出,在《起源》中,“对于妇女地位的讨论与对于家庭的讨论是相互脱离的,或者,前者只是后者的补充,而家庭则仅仅被视作私有制的前提。”(注:转引自《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版,第13页。)至七十年代,盖尔·卢宾(Gayle Rubin)在她的《女人交易》中指出:“在恩格斯的书里,‘物质生活的第二个方面’的概念总是趋向于消失在幕后,或是被合并在惯常的‘物质生活’概念里。”(注:转引自《社会性别研究选择》,三联书店(北京)1998年版,第30页。)简·弗拉克斯(Jane Flax 1981)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恩格斯一开始强调了生活的再生产,然而他很快地改变了方向去分析生活的生产,并把它作为理解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主要方法(注:转引自Tong Rosemarie.”Feminist Thought-A Comprehencive Introduction”.Wesivew Press.1989,P50. )。 著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阿莉森·杰格尔(AlisonJaggar)在《女权主义政治学与人性》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集中在生产上,它确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务劳动是存在于生产之外的。而家务劳动又是再生产即人类劳动力的再生产(注:参见Alison Jaggar.” 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 Totowa. N. J.:Rowman &Allanheld,1983,P74.)。综上所述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认为, 恩格斯的矛盾在于他既承认人类自身的再生产的重要性,却又彻底地把它纳入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范畴的分析之下。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主张,研究妇女压迫,必须同时涉及性的和物质经济的条件,如果人们要理解压迫而不是仅理解经济剥削,因为压迫并不等于剥削(注:参见“Women.class.and the Feminist Imagination:A Socialist-Feminist Reader”Philade-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0. PP123—124:)。
其次,恩格斯《起源》从未讨论过性别分工的起源问题。简·弗拉克斯认为,比恩格斯轻视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因素更今人沮丧的是恩格斯相信有一种最初的性别分工(注:转引自Tong Rosemarie.”FeministThought-A Comprehencive Introduction”,Wesivew Press.1989,P50.)。恩格斯没有解释它产生的原因,而声称早期人类社会也存在性别分工,妇女照着孩子并操持家务,而男子打猎成为主要食物的提供者,并负责生产性劳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指出,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假定性别分工起源于“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它是“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72年版,第36页。)。然而,正如阿莉森 ·杰格尔所说:“如果我们严肃地对待以上观点,它暗示出,无论社会如何消灭分工,只要性行为的分工继续存在,分工总是可能重新出现。”(注:参见Alison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otowa.N.J.:Rowman& Allanheld,1983,P69. )阿莉森·杰格尔进一步具体分析恩格斯所犯的几个错误:事实的、逻辑的漏洞,未经证实的假设等。比如,当代人类学最新资料质疑恩格斯的关于以母权制为特征的早期人类社会的假设;质疑恩格斯的性别分工存在于人类社会早期并且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几乎没有变化的假设。如果这些假设立,恩格斯就需要解释:为什么妇女最终没有统治男人?毕竟财富的积累为妇女提供了与男子同样获取生活资料的可能性。如果财产由氏族占有而氏族是母权制的,为什么在向阶级社会转变时,男子成为了牲畜和奴隶的拥有者?如果妇女是族长,为什么她们没有占有新的生产资料?为什么是妇女要负责某些工作而男子又负责另外的工作?所有这些问题都削弱了恩格斯的观点。不过可以说,妇女在前阶级社会没有被有组织地剥削和奴役,这一剥削和压迫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形成;在此意义上,杰格尔认为恩格斯的阐述是正确的(注:参见Alison 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Nature”.Totowa.N.J.:Rowman & Allanheld,1983,PP72—73.)。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的具体论点已被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所怀疑。但是,他的一般的思想倾向性对研究妇女地位的人们具有启发意义。因为马克思本人没有着手对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地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因此,恩格斯的《起源》被传统社会主义者当作分析妇女压迫现象的经典理论而接受下来。然而,要公正地评价《起源》的地位,我们首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门发展着的科学,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巨大的社会变化已经影响并改变了妇女的状况,因而把《起源》的一些观点视作说明妇女受压迫的最终结论是错误的。其次,恩格斯在《起源》中没能全面分析妇女、家庭和生活再生产等重要问题。而且,《起源》的写作是很仓促的,用恩格斯自己的话来讲:“我这本书,只能稍稍补偿我的亡友未能完成的工作。”(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 )无论如何,《起源》中关于妇女压迫的观点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都把它作为理论起点,而那些没有这样做的理论家将被迫解释不这样做的原因(注:参见Alison Jaggar.”Feminist Politics and Human Nature”.Totowa.N.J.:Rowman &Allanheld,1983,PP63—64.)。

小默多克抨击BBC\”一家独大\”

小默多克抨击BBC”一家独大”

默多克还批评英国政府对媒体”有偏好”

新闻集团亚太区总裁詹姆斯·默多克说,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强势地位”威胁到英国新闻业的独立性。

小默多克还批评英国政府监管媒体市场”有偏好”。

他说;”国家担保出资的新闻机构对新闻渠道的多样性和独立性构成威胁。”

小默多克星期五(8月28日)在英国爱丁堡电视节上演讲时发表这番讲话。

他说,诸如BBC这种资金来源出自电视牌照费的机构,以及电视四台和英国电信及媒体监管机构Ofcom, 让其他媒体越来越难以维持。

新闻集团到今年六月年亏损约20亿英镑,被该集团主席老默多克称为”近来最困难的时刻。”

该集团在英国拥有天空电视台、《泰晤士报》和《太阳报》,在美国拥有《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和福克斯电视台等各种媒体。

“不寒而栗”

随着经济衰退和广告利润下滑,英国各媒体机构均面临困境。

小默多克说:”BBC一家独大,其他机构或许都有兴衰起伏,但是BBC的收入却有保障而且不断增加。”

“BBC的活动范围之广,野心之大让人不寒而栗。”

BBC董事会主席莱昂斯爵士回应说,小默多克淡化了天空电视台在媒体市场的竞争地位。

他表示,BBC面临不断壮大的天空电视台的强大竞争,英国媒体市场并非BBC一家独大。

“天空电视台就是BBC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免费新闻

小默多克说,BBC提供免费的网上新闻,使得私营新闻机构很难向它们的网上新闻用户收费。

新闻集团已经宣布,该集团旗下的在线报纸和电视新闻网站将开始向用户收费。

詹姆斯·默多克是新闻集团掌门人鲁珀特·默多克的儿子。

20年前,老默多克也在同一个电视节上发表过批评英国媒体政策的言论。

====

我也觉得BBC过大,有点当年的微软,我是说Documentary方面,管他
黑道白道,通吃一切。

前回写赤道国还发了一点小牢骚呢。

\”国际玩笑\” 月球岩石变木头(BBC)

v”国际玩笑” 月球岩石变木头

这块“月球岩石”本是“国礼”。

荷兰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块据说是人类初次登月时采集的月球岩石,竟是一块石化木头。

这块”月球岩石”是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上登月后不久,由美国大使米登多夫赠送给当时的荷兰首相德瑞斯的,目的是纪念当年三名宇航员对荷兰的访问。

德瑞斯一直把这块”月球岩石”当作宝贝一样珍藏。直到他1988年去世后,这块”月球岩石”才被其家人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

21年来,这块”月球岩石”一直是荷兰国家博物馆最受重视的展品之一。

该博物馆曾为这一展品投下了高达50万美元的保险。

但令人吃惊的是,不久前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块珍藏了多年的展品根本不是月球岩石,而是一块石化了的木头。

美国宇航局曾经向100多个国家赠送过月球岩石标本。

美国驻荷兰大使馆说,美国与荷兰当局目前正对这一”国际玩笑”展开调查。

==

this is just too funny…

Chavin Gold

Chavin Gold

http://www.precolumbiangold.com/chavin.htm


Chavin Stirrup Spout Bottle
This hammered gold vessel with its distinctive stirrup-shaped neck was made by the goldsmiths of the Chavin culture of Peru that flourished between 900 and 200 BCE. Chavin goldsmiths excelled in working gold sheets to make fine ritual objects.


Hammered Gold Plaque, 400-­300 B.C.
– H. 8 3/4″ (21.5 cm); W. 4 1/4″ (10.8 cm)

zt「文化血缘」「族群结构」与中美关系(陈 勇)

「文化血缘」「族群结构」与中美关系 (陈 勇)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07/feature/01a.txt&Page=1

现在是二十世纪中以来中美
关系发展史上最为风平浪静的时期,给未来两国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契机。但是,两
国之间缺乏强韧的纽带,双边关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突现于常为人忽视的文化
因素在美国外交策略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本文借助「文化血缘」和「族群结构」
这两个概念,从文化了解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探讨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利益非美外交唯一考量
  毋庸置疑,中美关系的走向,与日益国际化的中国经济息息相关。但是,要了
解美国未来对华政策,我们不能将注意力仅仅局限在政治方面。政府决策只是美国
外交政策中的一个环节,正如一位学者出身的外交官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
曾经提到,美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美国在历史、
文化乃至于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特征。传统对美国外交的研究是将吁眼点放在
「利益」二字上面。在分析外交政策时,人们常常引用一句话:「没有永恒的友谊,
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是,过于强调利益的重要,也有很大的局限。我们会发现,
美国的对外政策常常有悖于其政治、经济、军事利益。 
  美国外交的方向形成的过程还有两个更为深远的层面,其中一个是文化血缘。
文化血缘是建基于美国在宗教、文化、历史的背景之上。与美国文化血缘最浓厚的
国家是英国,两国有吁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字,仍然在美国文化占有统治地位的新
教也是来自英国。亲英乃成为过去一百多年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石。两次世
界大战,美国都毫不犹豫地站在英国一边,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文化血缘。

  另一个深远的层面,是族群结构,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无条件支持以
色列的政策,是美国外交的另一个基石。这一政策,则体现出族群结构在美国这样
一个文化多元国度的重要性。这不仅因为以色列的重要战略地位,也不完全是因为
它和信仰基督教的美国人在宗教和文化上的共同历史渊源。(我们知道,西方社会
源远流长的反犹太人思潮不仅仅长期横行欧洲,也曾流行于美国。犹太人大量移民
美国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他们多是东欧来的穷人,在美国备受歧视。一
九二○、三○年代,文化传统深厚的犹太人第二代争相进入大学,却遭打压,包括
哈佛在内的大学纷纷用设录取名额等种种方法限制犹太人入学。)影响美国对以色列
政策形成最为关键的,乃是二战后犹太人在美国势力的迅速壮大。从人数而言,犹
太人在美国并不算很大的族群。一九九○年时,美国有五百五十万犹太人,只占人
口的百分之二点二(近十年来,其人口比例还有所下降),但他们在美国社会的影
响力远远超出其人口的比重。美国政治生活中,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参政热诚。不仅
投票的人数多,而且表现团结。每逢重要的选举,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犹太选票都会
投向同一个候选人。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受了良好教育的犹太人,大批进入金融
界、媒体和法律界,令他们得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美国的民意和政策。美国对以
色列不遗余力的支持,更多是反映了犹太族群的利益,而不尽然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威胁论的消亡
  中国经济的崛起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在美国媒体上得到大幅的报道。一时间,
「中国的崛起」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世纪」成为从《纽约时报》等主要报刊和各
大电视台的热门话题。它们一方面肯定了中国经济奇_般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另一
方面也道出担忧。二○○五年五月九日的《新闻周刊》(Newsweek),以「中国的
世纪」(China’s Century)作为封面故事。文章说,中国的崛起,加上印度的兴起
和日本的力量,是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大变动。之后,作者笔锋一转,说中国的崛起
「不可避免地形成对美国的威胁。」中国威胁论,在九十年代曾到达一个高峰,当
时人们谈论的主要是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柏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和孟罗
(Ross H. Munro)的《即将到来的中美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
一书,红极一时,和者胜众,形成一股反华思潮。
  「九一一」事件后曾失去势头的中国威胁论,在对中国崛起的讨论中又重现,
只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尔湾加州大学商学院教授纳法罗(Peter
Navarro)在其《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The Coming China Wars)一书中,认为
中国正在「寻求全球经济霸权」。我们不能将上述言论简单地归结为少数人在哗众
取宠,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公众对来自中国大陆在经济上的竞争的感受。
根据一项二○○三年的民意调查,超过一半(百分之五十五点五四)的美国人认为
中国是「美国公司在美国的不公平竞争对手」。同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中国
会成为美国公司的一个大市场。
  以往每到选举,政客们就会把中国拿出来修理一番。所以关心中国问题的人们
曾预料,在二○○八大选中,对崛起中的中国的攻击会达到一个新高潮,但实际结
果却完全相反。在初选阶段,还有人会谈到中国问题,但到了正式大选时就几乎全
无踪影。二○○八年十月十六日,在乔治亚洲的乔治.梅森大学举办的有关中国问
题的辩论会,两党的候选人都只派了低层次的代表出席。

  中国威胁论几乎完全消声匿_这出人意料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北京奥
运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基于实际利益的考量。大选前的一两年,美国公众
和决策者,都更清楚地认识到日益增长的中美经济的互相依赖,以及因小布殊推行
的充满冷战色彩的霸权政策所带来的代价。这很有可能预示吁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一
个务实、脱离了意识形态的新时期。
中美文化的差异
  但是,中美间的良性互动从来都是基于利益考量,缺乏如文化血缘和族群结构
的坚固根基。所以,随时都有往相反的方向发展的可能。首先,两国间长久的矛盾
点依然存在,比如政治上的西藏问题和经济上的贸易纠纷。当美国人发现刺激内需
市场不能振兴经济时,就会大力寻求海外市场并缩减进口,从而引发与中国的贸易
战。从更深的层面来看,中国和美国没有深厚的共同文化渊源。借用亨廷顿教授的
话来说,它们属于不同的文明体系。来自中国的商品虽然已经深入到了美国日常生
活的每一个角落,但中国和中华文化对很多美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同样,美国社
会中的华裔的影响力,尤其在外交政策上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很难用量化的方法来衡量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过去的中国餐厅和现
在的中国产品在美国比比皆是,但都停留在服务业的层面,对于加强中美间的文化
纽带上的作用有限。我们不妨看看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中国文化的情况:据隶属美国
联邦政府的国家教育数据中心二○○四年的统计,美国共有四千二百三十六所各类
大学。但是,其中只有区区十五座大学设有专门的中国研究中心。美国的中国研究,
在很多大学被放在东亚研究里面。但是,能够数得出来的东亚研究机构,也只有八
十五个,其中有的还在同一所大学。也就是说,能在美国大学学到有关中国的美国
人并不太多。
  另外,语言是文化的基础,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大学中文教育的情况:据美国
现代语言学会于二○○七年公布的数据,美国大学的中文教育从二○○二到二○○
六年有了很大发展,学生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一。但与此同时,选修中文的学生
总数还不到五万二千人,其中大部分是华裔子弟。在各类外国语中排名第七,比排
名第六的日语还少了一万多人。排列第一的西班牙语则有八十二万多学生。美国大
学素来偏好的法语,排名第二,拥有二十多万名学生。所以,要等到大多美国人熟
悉中国文化,不再将中国视为异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美国华人的政治影响低
  同时,华人距离影响美国外交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人的力量虽然在二战后
得到巨大发展,如在就业方面,早年只有单一的餐饮业和洗衣业,现在已成为高科
技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人口从不到八万增到今天的三百万左右,超过犹太人
的一半。但是在政治生活的影响,远远不及犹太人的一半,甚至十分之一。华人大
多数(百分之六十)是第一代的新移民;在有公民身份的华人中,投票率也非常低。
即使华人投票了,也常常□F犹太人的团结性。以加州蒙特利公园市一九九七年选举
调查为例,百分之三十四的华人注册为民主党,另外百分之三十三点四为共和党人,
正好将华人的选票抵销。还有包括台海两岸政治等其他的因素也进一步削弱了华人
的团结。此外,白领华人的就业也多限于科技方面。本人二○○八年对美国大学的华
人教授作过一个详尽的研究,发现虽然华人教授按人口比例所占的份额,在所有族
群中名列前茅,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在工程、科学和数学等技术性的领域。这无论
对提升中国文化的了解或扩大华人在美国的影响,所起的作用都有限。
  所以,要使美国对华友好态度成为美国稳固的策略,还有待美国人对中国文化
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以及华人的凝聚力和在美国社会力量的壮大。
  (作者是美国加州尔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zt转基因大豆究竟安全不安全?

转基因大豆究竟安全不安全?

——————————————————————————–
作者:黄昆仑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基因作物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其标志是第一例重组DNA基因工程菌生产的凝乳酶在奶酪工业的应用。全球已有17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

截止2004年,全球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共有16种,包括:油菜、棉花、大豆、玉米、番茄、马铃薯、甜瓜、番木瓜、甜椒、甜菜、西葫芦、转牛凝乳酶基因工程菌、转基因面包酵母菌等。其中转基因大豆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0%以上。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在美国食品市场约有9成的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系有6种,主要特性是抗除草剂和高油酸。但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孟山都公司1995年商业化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40-3-2。

我国目前是第4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主要是抗虫转基因棉花。截止2004年12月,在中国境内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共4种:棉花、番茄、甜椒和矮牵牛。

自2002年,农业部陆续收到美国孟山都等五家境外研发公司的18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请。有17份申请获得批准,包括1个大豆、7个油菜、2个棉花和7个玉米,有一个转基因玉米因食用安全问题未获得批准。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原料在近几年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转基因大豆的进口, 2001年进口大豆1394万吨,相当于我国2001年的大豆生产总量,进口豆粕进口5.3万吨,豆油进口6.3万吨,其中69%来自阿根廷,18%来自美国,这两个国家均是转基因大豆生产大国。在2002年以后每年基本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转基因大豆占据进口转基因食品原料的90%以上:据2002年统计,申请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为793批,占总数的73.3%;油菜籽或油218批,占总数的21.4%;玉米51批,占总数的50.6%;棉花2批,占0.19%。

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前的安全性评价

那么,转基因大豆是否安全呢?这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先,来看一看转基因食品在商业化以前,需要进行哪些安全性的评价,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大豆到底是否安全。

199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CED)提出对现代生物技术食品采用实质等同性的评价原则。在1996年FAO/WHO召开的第二次生物技术安全性评价专家咨询会议,将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食品分为3类:①转基因食品与现有的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②除某些特定的差异外,与传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③与传统食品没有实质等同性。实质等同性的评价原则,是目前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在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对待:

A.与现有食品及食品成分具有完全实质等同性。若某一转基因食品或成分与某一现有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那么就不用考虑毒理和营养方面的安全性,两者应等同对待。

B.与现有食品及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但存在某些特定差异。这种差异包括:引入的遗传物质是编码一种蛋白质还是多种蛋白质,是否产生其他物质。是否改变内源成分或产生新的化合物。新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考虑外源基因的产物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特异性食用历史等。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差异和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目前,经过比较的转基因食品大多属于这种情况。

C.与现有食品无实质等同性。如果某种食品或食品成分与现有食品和成分无实质等同性,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不安全,但必须考虑这种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

(1)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的评价主要针对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灰分等与人类健康营养密切相关的物质。根据转基因食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营养的主要成分,还需要有重点的开展一些营养成分的分析,如,转基因大豆的营养成分分析,还应重点对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进行分析,一方面,这些成分是一些对人类健康具有特殊功能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是抗营养因子。在食用这些成分较多的情况下,这些物质会对我们吸收其他营养成分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中毒。其实,几乎所有的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抗营养因子,这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防御的物质。目前,已知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凝集素、芥酸、棉酚、单宁、硫苷等。

转基因食品是否因为插入了外源基因而产生毒素,或者插入的外源基因产物对人体产生毒理学效应是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现在已知的植物毒素约1000余种,绝大部分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属于生物碱、萜类等有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碱和萜类植物。如千里光碱等双稠吡咯烷以及金雀儿碱等双稠哌啶烷类生物碱是强烷化剂,具有强烈的肝脏毒性,并有致癌、致畸作用。

在人类食品植物中也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剂、溶血剂、神经毒剂等。到目前为止,自然界共发现4类蛋白酶抑制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和酸性蛋白酶抑制剂。这些蛋白酶抑制剂在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豆科植物产生相对较高水平的凝集素和生氰糖苷。植物凝集素(Lectin)在食用前未被消化或加热浸泡除去,可以造成严重的恶心、呕吐和腹泻。如果生食豆类和木薯,其生氰糖苷含量能导致慢性神经疾病甚至死亡。

在通过对基因序列数据库EMBL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的SWISSPORT的查询中,共发现毒蛋白1458种。对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检测,主要是用传统的毒理学检测方法,包括外源基因产物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等。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的是1983年由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法规,该法规经1985年和1996年两次修订。

(2)转基因食品的过敏性评价是安全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食物过敏是人类食物食用史上一个由来已久的卫生问题。全球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史。

在儿童和成年人中,90%以上的过敏反应是由8种或8类食物引起的: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一般过敏性食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如大多数是等电点PI<7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分子量在10000~80000道尔顿;通常都能耐受食品加工、加热和烹调操作;可以抵抗肠道消化酶的作用等。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具有这些特性的物质并非都是过敏原。

对转基因食品过敏性评价,目前主要遵循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与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过敏性和免疫研究所一起制定的一套分析遗传改良食品过敏性树状分析法。用该法分析了含巴西坚果高甲硫氨酸贮藏蛋白2S清蛋白的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原拟作为改良的动物饲料。在对3位过敏病人的皮肤穿刺试验中,证明为阳性,进一步证明这种转基因大豆的潜在过敏性。孟山都公司也用这种树状分析评价抗除草剂草甘膦大豆40-3-2的潜在过敏性,结果发现转入大豆的EPSPs酶与已知过敏原无明显的序列同源性,在模拟的哺乳动物消化系统中很快被消化降解。

(3)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外源基因插入而导致的非期望效应、加工过程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影响等方面。总之,在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遵循了以下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substantial equivalence)、预先防范(precaution)的原则、个案评估的原则(case by case)、逐步评估的原则(step by step)、风险效益平衡的原则(balance of benefits and risks)和熟悉性原则(familiarity)。

安全性评价后的转基因大豆是安全的

在了解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后,再来谈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只发放了一种转基因大豆的安全证书,即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40-3-2。在发放安全证书前,孟山都公司根据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要求,提交了相关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资料,并对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40-3-2涉及安全的主要内容,在我国进行了安全性验证试验。在对权威的检测机构的验证试验和对孟山都公司提交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资料的综合性评价分析,并经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家的最后评估,认为是安全的。目前,该转基因大豆已经获得了阿根廷、巴西、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安全证书。

虽然,就目前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技术而言,还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系统的过敏性评价技术方法和非预期效应的检测方法。但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也是不断进步的,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防范措施也是不断完善的。因此,转基因大豆在经过了目前的安全性评价后,可以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并不能保证将来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因为转基因技术如同其他新出现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农作物,使其自身可以对病虫害产生抵抗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生物农药,在提高药效的同时,减少了降解的时间和对人畜的毒性;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家畜和家禽,使其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动物内源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对饲料的利用率提高,脂肪生成减少,瘦肉增加,可以杜绝抗生素、激素和违禁药物的使用。因此,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食品生产的环境、提高食品的营养、消除食品的污染源,在改善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有其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果对转基因技术不加以管理,就会对人类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这些后果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

请教无名先生关于真理

在另一线中与先知无名大师谈波普尔的证伪谈到真理,好象是说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也太大了一些。当时无名大师说有,就没有再
提具体的了。我个人对“真理”还真很执衷,这里放小一些范畴,望
无名大师能提一些自己了解到的具体的“真理”。

但不要是诡辩式的,非科学性的,或者是文化开拓型。

哪怕是政治经济学领域内的都受益。先谢了!

薄伽梵歌随章引介,给瑜伽者

十四﹑宇宙運作三法則瑜伽

薄伽梵
1
我還要講述知識中
至高無上的知識﹐
所有的牟尼知道了它﹐
便達到最高成就。
2
依靠這知識﹐阿周那﹗
他們便與我同一﹐
創造時﹐他們不出生﹐
毀滅時他們不恐懼。
3
偉大的梵是我的子宮﹐
我安放胚胎在裡面﹐
由此產生一切眾生﹐
婆羅多子孫阿周那啊﹗
4
任何子宮產生的形體﹐
貢蒂之子阿周那啊﹗
偉大的梵是他們的子宮﹐
我是播種的父親。
5
善性﹑懮性和暗性
是原質產生的性質﹔
在身體中﹐它們束縛
永恆不滅的自我。
6
懮性即是激動性﹐
因執着渴望而產生﹐
要知道﹐它執着行動﹐
而束縛了自我。
7
暗性產生于無知﹐
蒙蔽一切自我﹐
它放逸﹑懶惰和昏沉﹐
而束縛了自我。
8
善性執着快樂﹐
懮性執着行動﹐
暗性蒙蔽智慧﹐
執着驕慢放縱。
9
善性壓倒懮性暗性﹐
懮性壓倒善性暗性﹐
暗性壓倒善性懮性﹐
這三性存在的方式。
10
在身體九門中﹐
閃耀智慧光芒﹐
由此可以知道﹐
善性佔據優勢。
11
如果懮性佔據優勢﹐
婆羅多族雄牛啊﹗
便產生貪婪﹑活動﹑
行動﹑焦躁和渴求。
12
如果暗性佔據優勢﹐
俱盧子孫阿周那啊﹗
便產生昏暗和停滯﹐
還有放逸和愚痴。
13
善性佔據優勢﹐
生命解體以後﹐
前往清淨世界﹐
與無上知者為伍。
14
懮性佔優勢﹐死後
投生出執着行動的人﹔
暗性佔優勢﹐來世
投生愚昧者的子宮。
15
人們說善行的果實
具有善性而純潔﹐
懮性的果實是痛苦﹐
暗性的果實無知。
16
善性產生智慧﹐
懮性產生貪欲﹐
暗性產生放逸﹑
愚昧和無知。
17
善性之人上進﹐
懮性這人居中﹐
暗性之人下沉﹐
性質行為低劣。
18
如果看到除性質外﹐
沒有任何行動者﹐
並知道什么超越性質﹐
他就進入我之中。
19
一旦自我超越過
產生于身體的三性﹐
擺脫生老死之苦﹐
也就嘗到甘露。

阿周那
20
超越三性之人﹐
具有什么標志﹖
通過什么行為﹐
怎樣超越三性﹖

薄伽梵
21
光明﹑活動和愚痴﹐
出現時﹐他不憎恨﹐
消失時他不渴望﹐
般度之子阿周那啊﹗
22
他坐着像旁觀者﹐
不為三性所動﹐
明知三性在運動﹐
他也端坐不動。
23
立足自我﹐對苦樂﹐
對沙石金子一視同仁﹐
對可愛和不可愛﹐
責備贊美等量齊觀。
24
等同榮譽和恥辱﹐
等同朋友和敵人﹐
棄絕一切舉動﹐
這就是超越三性。
25
運用虔信瑜伽﹐
堅定侍奉我﹐
他超越三性﹐
就能達到梵。
26
因為我是甘露﹐
不滅的梵之所在﹐
永恆正法之所在﹐
終極幸福所在。

====

这章谈三性及其运作,轮回。

人总有些不由自主。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aradoxical interconnectedness of disciplined action and freedom, Krishna develops his ideas in improvisational ways, not in linear arguments that lead to immediate resolution. The dialogue moves through a series of questions and answers that elucidate key words, concepts, and seeming contradiction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crucial relationships among duty(dharma), discipline(yoga), action(karma), knowledge(jnana), and devotion(bhakti). The concepts are drawn from many sources. Most important are several ancient systems of thought: Sankhya, the dualistic philosophy that analyzes the constituents of phenomenal existence; Yoga, the code of practical discipline based on dualism; Vedanta, the pantheistic doctrine of metaphysical knowledge; as well as Buddhism. Krishna teaches Arjuna the way to resolve the dillema of renunciation and action. Freedom lies, not in the renunciation of the world, but in disciplined action(karmayoga). Put concretely, all action is to be both performed without attachment to the fruit of action(karmaphalasanga) and dedicated with loving devotion to Krishna. Disciplined ac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devo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religious life envisioned in the Gita.

Each of the eighteen teachings that comprise the Gita highlights some aspect of Krishna’s doctrine, but there is much repetition throughout them as the central themes are developed and subtly interpreted within the text. The text also has a broader triadic structure. In the first six teachings the dramatic narrative modulates into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s on self-knowledge and the nature of action. The third and fourth teachings develop the crucial relation between sacrifice and action. The fifth and dixth teachings explore the tension between renunciation and action; Arjuna’s query is resolved in the ideal of disciplined action. It is Arjuna’s probing questions and hi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apparent inconsistencies in Krishna’s answers that expose Arjuna’s state of mind and open him now to more advanced teachings. In the seventh teaching, focus shifts toward knowledge of Krishna. The language of paradox intensifies and hyperbole heightens, culminating in the dazzling theophany of the eleventh teaching. The theophany ends in a cadence on devotion, and the twelfth teaching develops this idea. Arjuna is transformed, not by a systematic argument, but by a mystical teaching in which Krishna becomes the object of Arjuna’s intense devotion(bhakti). The representation of Arjuna’s mystical experience of Krishna is poetically structured within the dialogue form to engag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udience in its drama.

In final six teachings, the dialogue recedes as Krishna emphatically recapitulates the basic ideas he has already taught and integrates them into the doctrine of devotion. Devotion allows for a resolu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wordly life of allotted duties and the life of renunciation. By purging his mind of attachments and dedicating the fruits of his actions to Krishna, Arjuna can continue to act in a world of pain without suffering despair. The core of this devotion to Krishna is discipline(yoga), which enables the warrior to control his passions and become a man of discipline(yogi).

to be continued…

http://www.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6607&fpage=1&highlight=%2Bxw

十六﹑圣愚分界瑜伽

薄伽梵
1
正真無畏﹐心地純潔﹐
堅持于智慧瑜伽﹐
布施﹐自制﹐祭祀﹐
誦習經典﹐修苦行﹐
2
戒殺﹐諏崺o不發怒﹐
棄絕﹐平靜﹐不誹謗﹐
憐憫眾生﹐不貪婪﹐
和藹﹐知恥﹐不浮躁﹐
3
精力充沛﹐寬容堅定﹐
無惡意﹐不驕慢﹐
阿周那啊﹗這些是屬于
生來具有神性之人。
4
欺詐﹐狂妄﹐傲慢﹐
暴躁﹐鹵莽﹐無知﹐
阿周那啊﹗這些屬于
生來具有魔性之人。
5
由神性導致解脫﹐
由魔性導致束縛﹐
阿周那啊﹗別懮傷﹐
你生來具有神性。
6
世上創造的生物﹐
分為神性和魔性兩類﹐
神性我已詳細描述﹐
現在聽我講魔性﹕
7
那些具有魔性的人﹐
不知道活動和停止﹔
純潔﹑規矩和真�
在他們身上找不到。
8
他們宣稱世界不真實﹐
不牢靠﹐沒有主宰﹐
是出于欲望互相結合﹐
此外沒有別的什么。
9
他們堅持這種看法﹐
喪失自我﹐缺乏智慧﹐
行為暴戾﹐成為
導至世界毀滅的人。
10
狡詐﹐驕慢﹐瘋狂﹐
沉迷于難以滿足的欲望﹐
愚昧無知﹐執着虛妄﹐
懷着邪惡誓願行動。
11
他們直到死亡臨頭﹐
充滿無窮的焦慮﹐
以欲望為至高的目的﹐
堅信這就是一切。
12
身纏千百條願望繩索﹐
耽于欲望和憤怒﹐
不擇手段﹐斂聚財富﹐
為滿足欲望和享受。

13
“今天我已獲得這個﹐
明天我要獲得那個﹔
這份財富是我的﹐
那份也將成為我的。
14
“我殺死了這個敵人﹐
我還要殺死別的敵人﹐
我是主宰﹑享受成功者﹑
是強大者﹑幸福者。
15
“我是富有﹑高貴者﹐
有誰能夠和我相比﹖
我祭祀﹑布施﹐我快樂。”
愚昧的人如是痴說。
16
他們思想顛倒混亂﹐
陷入愚痴之網﹐
一味執着欲望和享受﹐
墮入污穢的地獄。
17
只顧自己﹐冥頑不化﹐
依仗富有瘋狂傲慢﹔
他們舉行祭祀﹐徒有其名
虛偽﹐不合古代儀規。
18
他們執着自私﹑暴力﹑
驕傲﹑欲望和憤怒﹐
仇視居于自己和別人
中的我﹐滿懷忌妒。
19
殘酷粗暴的仇視者﹐
這些卑劣的惡人﹐
我不斷把他們投入
魔性子宮﹐輪回不休。
20
這些愚昧的人進入
魔性子宮﹐生而又投生﹔
他們達不到我這裡﹐
只能墮落沉淪。
21
欲望﹑憤怒和貪婪﹐
導致自我毀滅﹐
通向地獄的三重門﹐
應該皆遭到摒棄。
22
避開三座黑暗之門﹐
所作所為有利自我﹐
這樣的人﹐阿周那啊﹗
就能達到至高目標。
23
無視經典的規定
隨心所欲行動的人﹐
不能獲得成功和幸福﹐
不能達到至高目標。
24
經典是行動的准則﹐
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你知道了經典的規定﹐
就能在世上行動。

十七﹑三种特質人事瑜伽

阿周那
1
有些人無視經典規定﹐
滿懷信仰舉行祭祀﹐
他們依據什么﹖黑天啊﹗
屬善性﹑懮性或暗性﹖

薄伽梵
2
人的信仰可分為三種﹕
善性﹑懮性和暗性﹐
它們產生于自己的本性﹐
請聽我詳細地說明。
3
一切人們的信仰﹐
都符合各自的本性﹔
信仰什么﹐他就是什么﹐
人是由信仰造成。
4
善性之人祭祀眾天神﹐
懮性之人祭祀藥叉﹑羅剎﹐
而那些暗性之人﹐
祭祀各種鬼怪亡靈。
5
有人無視經典規定﹐
修煉可怕的苦行﹐
他們虛偽和自私﹐充滿
欲望﹑激情和暴力。
6
要知道﹐他們喪失理智﹐
折磨身體的各種元素﹐
甚至也折磨身體中的我﹐
他們下定了魔的決心。
7
一切人喜愛的食物﹐
還有祭祀﹑苦行和布施﹐
全都可以分為三種﹐
請聽我講述這種區分。
8
味美﹐滋潤﹐結實﹐
增強生命﹑精氣和力量﹐
促進健康﹐幸福快樂﹐
是善性人喜愛的食物。
9
那苦﹑酸﹑咸﹑燙和辣﹐
刺口的和灼嘴的食物
引起痛苦﹑悲哀和疾病﹐
最為懮性之人喜愛。
10
那些發餿的和走味了的﹐
變質的和腐敗了的﹐
殘剩的和污穢的食物﹐
卻為暗性之人喜愛。
11
按照規定舉行祭祀﹐
不期望獲取功果﹐
只認為應該祭祀而祭祀﹐
這是善性之人祭祀。
12
舉行祭祀﹐企盼功果﹐
只是為滿足虛榮﹐
你應當知道﹐這種祭祀
是懮性之人的祭祀。
13
不按照規定進行祭祀﹐
不供祭品﹐不念頌詩﹐
不付酬金﹐缺乏信仰﹐
這是暗性之人的祭祀。
14
尊師﹐敬神﹐敬智者﹐
尊敬婆羅門﹐純潔﹐
正直﹐行梵行﹐不殺生﹐
這是身體的苦行。
15
言語不激憤﹐真實﹐
動聽而對人有益﹐
經常誦習神聖的經典﹐
這是言語的苦行。
16
思想清淨而安定﹐
心地純潔而溫和﹐
控制自己而沉默﹐
這是思想的苦行。
17
懷着最高的信仰﹐
修煉這三種苦行﹐
不期望獲取功果﹐
這稱作善性苦行。
18
懷着虛榮心修苦行﹐
企盼禮遇﹑榮耀和崇敬﹐
這稱作懮性苦行﹐
動搖不定﹐難以持久。
19
愚昧固執修苦行﹐
採取自我折磨的手段﹐
或者為了毀滅他人﹐
這稱作暗性苦行。
20
在合適的時間地點﹐
布施合適的人﹐
不求回報﹐只為布施﹐
這是善性布施。
21
一心期望回報﹐
或者企盼功果﹐
勉強進行布施﹐
這是懮性布施。
22
不合適的時間地點
布施不合適的人﹐
不按禮節﹐態度輕慢﹐
這是暗性布施。
23
唵﹗遝﹑撒“那真”
相傳是梵的三種標記﹐
婆羅門﹑吠陀和祭祀﹐
在古時候由此形成。
24
因此那些知道梵的人﹐
從事祭祀﹑布施和苦行。
遵照經典規定﹐
總是要念誦“唵”
25
渴望解脫﹐從事祭祀﹑
苦行和布施﹐
不求獲取功果﹐
只是想着那“遝”。
26
“撒”這個詞(真)﹐
用在真性和善性上﹐
阿周那啊﹗也使用在
值得稱贊的行動上。
27
堅信祭祀﹑苦行和布施﹐
這被稱作“真實”﹐
為此而採取的行動﹐
同樣也被稱作“真實”。
28
從事祭祀﹐布施和苦行﹐
而無信仰﹐阿周那啊﹗
這“不真實”﹐無論他
現世死後﹐都無價值。

Papaveraceae: (23 genera and about 250 species)

Papaveraceae: (23 genera and about 250 species)

Chelidonioideae
Bocconia arborea S. Wats.
Bocconia frutescens L. (Syn. B. glauca Salisb.; sinuatifolia Stockes)
Chelidonium jajus L.
Dicranostigma franchetianum (Prain) Fedde
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Hook. F. & Th.
Dicranostigma leptopodm (Maxim.) Fedde
Eomecon chionanthum Hance
Glaucium acutidentatum Hausskn. & Bornm.
Glaucium cappodocicum Boiss
Glaucium corniculatum (L.) J.H. Rudolph
Glaucium elegans fisch. & Mey.
Glauciu fibrilligerum Boiss.
Glaucium flavum Crantz (Sn. G. luteum Scop.)
Glaucium grandiflorum Boiss.&Huet.
Glaucium leiocarpum Boiss.
Glaucium squamigerum Kar.&Kir.
Hylomecon japonicum (Miq.) Prantl & Kundig
Macleaya cordata (Willd.) R. Br.
Macleaya X kewensis Turrill
Macleaya microcarpa (Maxim.) Fedde (Syn. Bocconia microcarpa Maxim.)
Sanguinaria canadensis L
Stylophorum diphyllum (Michx.) Nutt.
Stylophorum japonicum. (see Hylomecon japonicum)
Stylophorum lasiocarpm (Olivier) Fedde
Stylophorum sutchuenense (Franch.) Fedde

Eschscholzioideae
Dendromecon harfordii Kell.
Dendromecon rigida Benth.
Dendromecon rigidum
Eschscholzia caespitosa Benth.
Eschscholzia californica Cham.
.’alba’
. ‘alba flore Pleno’
. ‘aurantiaca’
. ‘caniculata’
. ‘cherry ripe’
. ‘chrome queen’
. ‘crimson carmine’
. ‘crocea’
. ‘dalli’
. ‘dazzler’
. ‘douglasii’
. ‘eastern queen’
. ‘enchantress’
. ‘fireflame’
. ‘flambeau’
. ‘geisha’
. ‘mandarin’
. ‘mauve beauty’
. ‘mikado’
. ‘milky white’
. ‘orange queen’
. ‘purple robe’
. ‘purple-voilet’
. ‘rajah’
. ‘ramona white’
. ‘rosea’
. ‘sulphur yellow’
. ‘sunlight’
. ‘toreador’
Eschscholzia covillei greee
Eschscholzia glyptosperma Greene
Eschscholzia lemmonii Greene
Eschscholzia lobbii Greene
Eschscholzia mexicana Greene
Eschscholzia minutiflora S. Wats.
Eschscholzia parishii Greene
Eschscholzia ramose Greene
Hunnemannia fumariifolia Sweet

Papaveroideae
Arctomecon merriamii Cov.
Argemone aenea G.B. Ownb.
Argemone albiflora Hornem.
Argemone fruticosa Thurber ex Gray (Syn. A. fruticosa Mueller)
Argemone grandiflora Sweet
Argemone hunnemannii Otto & Dietr.
Argemone mexicana L.
Argemone munita Dur. & Hilg.
Argemoe ochroleuca Sweet
Argemone platyceras Link & Otto
Argemone polyanthemos (Fedde) G.B. Ownb.
Argemone rosea Hook.
Argemone sanguinea Greene
Argemone squarrosa Greene
Argemone superba G.B. Ownb.
Canbya aurea S. Wats.
Canbya candida Parry ex A. Gray
Cathcartia villosa Hook.f. ex Hook.
Meconopsis aculeate Royle
Meconopsis bella Prain
Meconopsis betonicifolia Franch.
Meconopsis cambrica (L.) Vig.
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Franch.
Meconopsis delavayi (Frach.) Franch. Ex Prain
Meconopsis dhwojii G. Taylor
Meconopsis discigera Prain
Meconopsis gracilipes G. Tayl.
Meconopsis grandis Prain
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 & Th.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anch.
Meconopsis latifolia (Prain) Prain
Meconopsis napaulensis DC
Meconopsis paniculata (D. Don) Prain
Meconopsis punicea Maxim (Syn. Cathcartia punicea Maxim.)
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
Meconopsis regia G. Taylor
Meconopsis sherriffii G. Taylor
Meconopsis simplicifolia (D. Don) Walp.
Meconopsis sinuate Prain
Meconopsis sperba King ex Prain
Meconopsis wallichii Hook.
Meconopsis forrestii Prain
Meconopsis henrici Bur. & Franch.
Meconopsis impedita Prain
Meconopsis lancifoia (Franch.) Franch ex Prain.
Meconopsis longipetiolata G. Taylor ex Hay
Meconopsis robusta Hook. F & Th.
Meconopsis taylori L.H.J. Williams
Meconopsis torquata Prain.
Meconopsis violacea Kindon-Ward
Papaver aculeatum Thunb. (Syn. P. gariepinum buch. Ex DC.)
Papaver alboroseum Hulten
Papaver alpinum L., nomen ambig.
Papaver apulum Ten.
Papaver arenarium M.-B.
Papaver argemone L.
Papaver atlanticum (Ball) Cosson
Papaver bracteatum Lindl.
Papaver burseri Crantz
Papaver californicum Gray
Papaver commutatum Fischer & Meyer
Papaver corona-sancti-stephani Zapal.
Papaver dahlianum Nordh.
Papaver dubium L.
Papaver fauriei Fedde. (see P. miyabeanum)
Papaver fugax Poir.
Papaver galucum Boiss. & Hausskn.
Papaver hybridum L.
Papaver involucratum M. Pop.
Papaver kerneri Hayek
Papaver kluanense D. Love
Papaver lapponicum (A. Tolm.) Nordh.
Papaver lasiothrix Fedde
Papaver lateritium C. Koch
Papaver lecoqii Lamotte
Papaver macrostomum Boiss. Et Huet
Papaver minus (Boiv.) Meikle
Papaver miyabeanum Tatew.
Papaver nigrotinctum Fedde
Papaver nivale A. Tolm.
Papaver nudicaule L.
var. croeceum
var. microcarpum
var. rubro-aurantiacum Fisch. Ex DC.
‘aurora borealis’
‘champagne bubbles’
‘garden gnome’
‘hamlet’
‘kelmscott giant’
‘matador’
‘oregon raibows’
‘pacino’
‘san remo’
‘unwins giant coonara’
‘wonder hybrids’
Papaver occelatum Woron.
Papaver oreophilum Rupr.
Papaver orientale L. (syn. P. pollakii A. kerner)
‘allegro’
‘beauty of livermere’
‘beauty queen’
‘black and white’
‘blue moon’
‘cedric’s pink’
‘curlilocks’
‘darkness’
‘doubloon’
‘double flame’
‘dwarf allegro’
‘fatima’
‘flore pleno’
‘glowing embers’
‘goliath’
‘harvest moon’
‘helen elizabeth’
‘indian chief’
‘ladybird’
‘lord lamboune’
‘mahony’
‘marcus perry’
‘may queen’
‘midnight’
‘mrs perry’
‘mrs stobart’
‘nanum flore pleno’
‘olympia’
‘olympic flame’
‘oriana’
‘pale face’
‘peter pan’
‘perry’s white’
‘picotee’
‘prinzessin Victoria louise’
‘redizelle’
‘suleika’
‘sultana’
‘tulip’
‘turkenlouis’
‘turkish delight’
‘waterloo’
Papaver paucifoliatum (Trautv.) Fedde.
Papaver pavoninum Schrenk
Papaver pilosum Sibth. & Sm.
Papaver pinnatifidum Moris.
Papaver postii Fedde
Papaver radicatum Rottb.
Papaver rhaeticum Leresche
Papaver rhoeas L.
Papaver rupifragum Boiss. & Reut.
Papaver sendtneri Kerner ex Hayek
Papaver somniferum L.
Papaver spicatum Boiss.
Papaver triniifolium Boiss
-deceased papaver:
Papaver belangeri Boiss.
Papaver bornmuelleri Fedde
Papaver chelidonifolium Boiss. & Buhse
Papaver cylindricum Cullen
Papaver gorgoneum Coutinho
Papaver hookeri Bak. Ex Hook. f.
Papaver laevigatum Bieb.
Papaver monanthum Trautb.
Papaver nordhagenianum Love
Papaver paucifoliatum (Trautb.) Fedde
Papaver persicum Lindl.
Papaver pseudocanescens Popov
Papaver pygmaeum

Roemeria hybrida (L.) DC.
Roemeria orientalis Boiss.
Roemeria refracta (Stev.) DC.
Romneya coulteri Harvey
Romneya trichocalyx Eastw.
Stylomecon heterophylla (Benth.) G. Taylor

Platystemonoideae
Meconella californica Torr.
Meconella oregana Nutt. Ex Torr. & Gray
Playstemon californicus Benth.
Var. californicus
Var. crinitus
Var. horridus
Var. nutans
Var. ornithopus
Var. ciliatus
Platystigma lineare Benth.
Platystigma pulchellum Greene

Hypecooideae
Hypecoum aegyptiacum (Forsk.) Aschers. Et Schweinf.
Hypecoum imberbe Sibth. & Smith
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 f. & Th.
Hypecoum pendulum L.
Hypecoum ponticum Velen.
Hypecoum procumbens L.
Hypecoum trilobum Trautv.
Pteridophyllum racemosum Sieb & Z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