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Archives: October 27, 2005

从左倾斗士到汉奸总编(钱钢)

从左倾斗士到汉奸总编

南方周末   2005-10-27 12:14:49

在这张为日军新闻检查官送行的照片中有陈彬騄,但究为何人,不敢确认,可能是左起第一人

  ■旧闻记者
  □钱钢
    
  日本投降,国人狂欢,他却逃到日本去了。
  《申报》总编辑陈彬騄的一生大起大落,留下诸多谜团。有人说他很早就已是日本特务。果真如此,那他进入《申报》,发动改革,使《申报》“向左转”,应当是居心叵测的大阴谋。然而我读那些署名“彬”或“騄”的批评蒋介石、爱国反日的社评,觉得他更像真的民主斗士。
  他的故事要是拍成电影,会好看。上海有个著名的哈同花园,陈彬騄的母亲曾在富商哈同的夫人身边服务。因为这一层关系,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陈彬騄,在哈同花园附属的女校当了教师。可是20岁的他犯了“有损师表”的过失,被辞退。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时任天津南开学校总务长的他是热血男儿,因参加“三一八”反帝示威,遭军阀政府通缉。1931年,经黄炎培引荐,他得到《申报》老板史量才赏识。
  曾在申报工作多年的胡憨珠写过《申报与史量才》一文,据称,陈彬騄当时要求史量才给他革新的自由权力。史量才则要求陈彬騄为了事业不要一切名义,以“养媳妇”的身份低头服小,踏进编辑部再说。
  陈彬騄会做人。他谦恭、忍让,渐得总编辑张蕴和的信任。他开始清扫《申报》的保守习气,首先让《申报》社评尖锐、泼辣、议论时政。由他署名的社评,其实是由一套班底所写。他的“笔阵”中,共产党员有胡风、艾思奇等七八人之多,其他的知名人士还有陶行知、邹韬奋等。他还动手改造副刊,《申报》“自由谈”面目一新,鲁迅的杂文是著名的“匕首和投枪”。
  《申报》鼓吹民主,批评政府,惹怒蒋介石。1932年,蒋介石发动对江西红军的围剿,《申报》连发3篇社论,三论《剿匪与造匪》。蒋介石下令“禁止申报邮递”,指名黄炎培、陶行知和陈彬騄离开《申报》。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陈彬騄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等9人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陈彬騄的名字,从此被列入特务的暗杀名单。
  1936年,陈彬騄移居香港,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一天,一辆高大的敞篷马车停在《申报》报馆门前。陈彬騄由日本占领军撑腰,出任《申报》总编辑。
  此时的陈彬騄突然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主持的“伥传媒”,不遗余力鼓吹“大东亚圣战”(本专栏曾多次介绍)。他替日军做宣传,并非只当传声筒,还有许多“创意”。他曾以“旧报新钞”为栏题,连续刊载1905年《申报》有关日俄战争的报道,吹嘘日军武力。他的老友邹韬奋先生秘密来上海治病,他发现后向日军告密,韬奋险遭不测。
  有两类中国人,一类人,低调,守恒;另一类,高调,善变。胡适是前一类,在抗日的问题上,直到战争全面爆发,他都不“主战”,但大战一旦开始,就坚决抗敌。陈彬騄是后一类。他一生的巨大转折———如果他确实是发生了“转折”,而不是一个老牌间谍———是个极大的谜。在第一次进入《申报》的激进时期,他极力鼓吹新闻自由,认为新闻纸是“人民之喉舌”,其关键在于“有独立之生命”,“屹然生存,守正不阿”。几年后,他天天撰写的是《警察保甲化,保甲警察化》一类让中国人当顺民的社评。
  据说,就是在客居香港的几年里,他和日本“战略家”过从甚密,开始为日本人做事。
  战争结束,他逃到日本,后“在东京郊区的一家精神病院中以狂疾毙命”。他疯了。

=====

这是另一个胡兰成?读胡兰成写的“雁荡兵气”,有四九年前后一段
时间南方城乡清新冷静的描述,比张的秧歌和赤地恋要踏实。

那段时间的笔触就剩下这一对夫妇的了,胡是张的弟子,青出于蓝却
胜于蓝。张很聪明。。。

胡后来也由香港转道日本,理由是新政权不惜顾人。

这陈彬騄也是三国演义的产物吧。

圣经里有没有密码(理想国)

圣经里有没有密码

南方周末   2005-10-27 12:14:48

  ■理想国
  □冯象
  
  宽侄:
  上星期忙,复信迟了。《达芬奇密码》有什么漏洞,我得听你讲呢。我好几年没看闲书了。美国的排行榜消息,国内媒体和读者比我们灵通;生活在这儿反而对流行品牌不太敏感。刚来美国时,我的老师波士夫人让她家老三来看我,约了在哈佛广场碰面——这“广场”(square)实际应译作“街口”才对——老三说:你看,这是地球上语言最多最密集的一个角落,什么国家的人都有!我四下望去,可不,再时髦奇特的人物、产品,来到这儿也就普普通通不抢眼了。
  倒是另外一本“密码”,也是压垮排行榜的,可以跟你聊聊,叫作《圣经密码》。作者是个记者,报道的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大新闻”:以色列学者证明,希伯来语《圣经》里有“藏了三千年的密码”,乃是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灾变事件人物,包括世界大战、纳粹屠犹、广岛原子弹、恐怖分子袭击等等的确切信息,即预言。
  记者说,这“密码”最先是一位布拉格的犹太拉比(教士)注意到的,他发现《创世记》开篇每隔50个字母取一字母,连读便是torah,摩西所传上帝之“法”。而且这“法”字还以同样方式出现在《出埃及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这一发现引起了从俄国移民以色列的Eliyahu Rips博士的兴趣,他和朋友一起编了电脑程序,用32位历史上有名的拉比的名字和生卒日期来验证,结果百分之百成功,拉比们的生平“密码”全在经文里!请哈佛、耶鲁和希伯来大学的数学家鉴定,都认为不是巧合。有一名美国国安局退休密码专家还重新设计程序,输入拉比们的生卒地,也证实无误。于是Rips他们把这项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双向匿名审稿的美国学刊《统计科学》(9:3/1994)。
  Rips的方法并不复杂:先将经文剔除现代标点、音符和词语间隔,得到一串304805个希伯来字母的序列。输入电脑,自动排成一个个矩阵(matrix),用以检索两条或多条字母组合(即词语)是否相交、相连或相邻。字母组合无阅读方向限制,只需呈“等距字母序列”(equidistant letter sequences)即可。例如,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名字yzhqrbyn八个字母(读作:yizhaq rabin),仅出现一次,在64×4772字母的矩阵中。与之相交有一字母组合:rwzh'shryrzh,可读作“将要行刺的凶手”(rozeh'asher yirzah,语出《申命记》4:42)。两条“密码”合起来便是预言:“拉宾/将遭凶手暗杀”。记者声称,发现这一凶信后曾托友人转告拉宾,但未获重视。次年(1995)11月4日,一极右分子从背后向总理开枪,预言兑现。
  此书面世即全球热销,媒体酷评如潮——其实噱头很简单。原来,希伯来字母只有辅音和半元音,在矩阵中形成无数等距组合,读法(加入元音、划分词语)便十分灵活。换言之,任何长达30万字母的序列,“密码”都不会少。后来上网一查,果然。有人用《战争与和平》的希伯来语译本依样画葫芦检索,也有不俗的发现,包括连希伯来语经文都告阙如的“基督密码”:“人子/拿撒勒人”(bar'enash/hannazari,《新约》中耶稣的称号)。好笑的是,用美国小说《白鲸》检索,成绩亦不让《圣经》,甚至预告了记者先生将因亵渎上帝之法在开罗或雅典被刺!若以《摩西五经》与《白鲸》对查,则《五经》透露“白鲸/内有密码”(mwbydyq/ysh qwdb);而《白鲸》却显示“五经/内无密码”(torah/no codein)和“圣经/无密码”(thebible/no codes)。
  不过,宽宽,我今天想到同你讨论的,是畅销书背后的一个问题。记者在前言里声明自己不是教徒,只信数学原理;仿佛《圣经》中许多常人忽略的教导和启示,所谓“密码”,是要通过统计方法或检索“非偶然巧合”的等距字母组合才能显示的。看似科学,却是迎合这个世俗化时代的大众趣味和消费习惯。
  经文充满奥秘,本是古人的通说。只是古人不必抛开信仰而诉诸电脑程序、科学实验来获取经文的教导,寻求上帝对当前或未来事件的启示。相反,信仰是认真领会启示的必要条件。所以即便奥秘得之于巧合,也是神意的表现:耶和华之道对于特定个人和群体的眷顾,总是寓偶然于必然的。恰如圣保罗所言:经文虽然说的是摩西和以色列人的事,实际上一字一句都是“专为儆戒我们而写的”(《哥林多前书》10:11)。故奥秘即安排,巧合乃教训,只待生活在“末世”的人们去发现、遵循。
  这话也许不太好懂,可以圣奥古斯丁(354-430)《忏悔录》卷八“皈依”一段说明。
  奥古斯丁30岁那年,到米兰宫廷教授修辞学;事业蒸蒸日上,母亲为他选了一位10岁富家嗣女订婚(当时女子满12岁可出阁)。可是奥古斯丁想献身教会,放弃教职与婚姻情欲。犹豫了好久,非常矛盾。一天,心里又自责起来,恍恍惚惚走进园子,仆倒在无花果树下大哭:还要等多久,明天、明天才到尽头?为什么不能现在?
  突然,隔壁人家传来一个稚气的声音,像是儿童歌唱: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吃了一惊,心说,这是什么游戏儿歌,怎么没听见过?脑海里却闪现一幕圣安东尼(250-356)的故事:圣人偶入教堂,正逢人念:“去,变卖你的家产,分给穷人,你就有财宝在天国;然后再来跟从我”(《马太福音》19:21)。忽觉得耶稣这话就是对自己说的,遂散尽家产,隐居修道,皈依了圣言。想到这儿,奥古斯丁猛然醒悟:那儿歌是上帝的指示!忙止住眼泪,起身去把福音书拿来,急急翻开,映入眼帘的是这一句:“不可荒宴醉酒,不可沉迷淫乐,不可争风嫉妒;相反,应穿上(induite,比喻受洗)主耶稣基督,拒绝依从肉体、堕入欲壑”(《罗马书》13:13以下)。
  他只感到一片光辉照进心底,犹疑不决的黑影消散了。
  《圣经》里有没有密码呢?按照圣奥古斯丁的见证,应该是有的。只不过,那密码,或诫命教导和预言的启示,不在等距字母序列的电脑矩阵,而是明明白白写在经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页——每一次捧起、翻开、诵读之中。

=====

这写理想国的冯象真让我看上了,等我老了也写一部理想国。

这冯先生讲的,有读易的趣味!